历下区教育局“让每个历下孩子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发布日期:2012-10-23 14:49 浏览次数:

均衡优质创特色 普及普惠利民生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一流的城区要有一流的教育相配套,要靠一流的教育来支撑。所以我们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历下区教育局局长陈仕学如此诠释自己的教育理念。历下区是个文化大区、教育大区。教育工作根深叶茂,底蕴丰厚。随着东部新城区的迅猛发展和中央商务区的成立,历下教育在“丰厚”的底蕴基础上向“高度”提升,教育的立体空间渐已增大,教育容量和教育质量同步协调发展。历下教育,正在均衡优质创特色、普及普惠利民生、有质有量有品位的轨道上平稳进行;历下教育,正在化茧成蝶、鱼跃龙门。

基础教育 均衡与优质同行

    2012年7月2日,“中央新闻单位山东教育改革采访座谈会”上,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的历下区教育局作为我市代表,以《每个孩子家门口都有所好学校》为题,向中央12家媒体介绍了历下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情况。

    均衡发展一直以来是历下教育持之以恒首抓的课题。该课题的确立,基于历下的布局规划。近年来,济南东部新城迅速崛起,随着人口的不断迁入,出现了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局面。为此,历下区加快了东部新城区配套学校的建设步伐。从2009年开始,济南市锦屏学校、济南市名士小学、济南市盛福实验小学、济南燕山学校海尔绿城分校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今年济南辅仁学校等三所高标准的新建学校也已建成交付使用,这将极大缓解东部新区,特别是居住密集区域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历下区东中部教育两翼的提升及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项朴实而又扎实的“惠民工程”,历下教育也以“一日建校,终日惠民”的宗旨扩大教育张力,真正惠及近6万个乃至更多的家庭。

    从2007年老城区“五校合一”到济南市趵突泉小学迁址提升,再到名士小学等新校的建立,历下教育在“均衡”的底色上,不断书写着“优质”。目前,历下区现有区属小学25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达到市级规范化以上的学校28所,占总数的78%。2012年底,这一比例将力争提升到90%。这意味着,历下区向“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让每个历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近年来,历下区在教育均衡内涵式发展上大做文章,着力均衡,着手内涵,着眼优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心城区稳步发展、东部新城区快速发展,整个区域高位均衡”的教育发展之路。

“名校办分校”教育共同体促发展

    学校建好了,如何更好地发展这个新课题,摆在了历下区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对于这些尚在“襁褓”中的新建学校,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已经呈现,教育内涵却无从谈起。为让这些刚刚起步的新校快速步入发展轨道,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该局确立了“名校办分校”的工作思路,组建了以“一所学校,两个校区,统一管理,统一评价”为特色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探索出了“名校辐射,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2011年8月29日,新建成的海尔绿城配套学校正式召开办学说明会,学校由济南燕山学校进行管理,区教育局向学校配备优质师资,使其实现高定位、高起点,从一建校就是优质学校。一位家住海尔绿城的家长兴奋地说:“如果不是家门口就有这样一所理想的学校,我可能会将孩子送到学区外去借读。现在好了,分校一办,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真是太好了。”

    2012年9月1日,济南辅仁学校顺利开学。这所学校同时挂有“山东大学辅仁学校”的牌子,实行委托管理、一校两牌、一体化管理方式。一方面,辅仁学校直接引进山大附中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具体运作程序,课程安排、各种活动与附中完全一致,并结合学校自身特色进行自然融合;另一方面,优质师资是学校发展的“发动机”,山大附中每年每学科要选派骨干教师,到辅仁学校任教,两所学校将在教学资源和师资方面统一调配,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校安工程再次提升教育硬件

“学校真漂亮啊!”9月3日早上,济南市十亩园小学门口,孩子们兴奋地喊道。经过一个暑期的加固,该校旧貌换新颜,漂亮的罗马柱、棋文化浓郁的校园布置……让每个进入到校园的孩子倍感喜悦。2011年到2012年,历下区教育局利用暑假对全区23所学校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校舍加固工程,对学校内建于2000年以前的非框架结构教学楼,建筑面积共计12万余平方米的校舍进行加固。在加固的同时,将原有的不合标准的地方提升改造,进行标准化建设一次性到位,不再进行后期的“打补丁”,将校安工程做大做实。加固结束后,区里的大部分学校硬件已经达到了市级规范化学校水平。同样优质的学习环境,同样优质的学校,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地学习,家长放心,学生也开心。

    历下区还大力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助力硬件提升。区教育局将投入两千多万元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通过政府采购,对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以及体卫艺设施设备进行补充配备;对体育场地进行改建、完善;结合教师引进与交流、新教师聘任等工作,优化中小学师资配备,确保年底基本完成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缩小校际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数字·历下教育”信息化平台

    迈向教育现代化

    在全区各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网络平台“班班通”的基础上,自2011年至今,历下区在全区学校投资近千万元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今年将全面运行“数字·历下教育”信息化平台并将打造全区网络互动平台,既能促进全区教师业务的无障碍沟通,又能促进各学校间管理的无距离交流。同时,不断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借助网络,教育局及学校管理人员还可全面动态地统计分析学校管理诸要素,形成学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预警能力,更加科学、规范、统筹地进行学校管理。

    此外,历下区教育局还将研发一套数据翔实、功能齐全的历下教育干部管理系统,届时全区教育系统500余名干部的个人信息将全部实现信息化、数字化。通过系统,区教育局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虚拟调配,然后通过图表、曲线图等分析工具对班子中干部学科、年龄结构等是否合理进行客观分析,为配好配强班子提供参考。

特色教育百花齐放

    如今,很多家长达成了一个共识:想让孩子到历下哪所学校上学,不是看哪个学校好,而是看你想关注孩子哪方面。“给学生一个愿意来上学的理由,给家长一个满意的教育教学过程,给教师一个自主发展的平台。”基于以上理念,该局认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缩短差距,消灭差距,进行教育“一刀切”,而是要实现每个学校“各具特色”、“个性分明”,全区要形成“百花齐放”、“群峰并起”的教育格局。

    基于此,该局在深挖办学理念,开发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和办学特色等方面大力着墨。目前,全区40余所学校都开设了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有些校本课程开办得还有声有色,广为社会认可。济南市大明湖小学的《国学教育》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二等奖,剪纸也被纳入校本课程的范畴;济南市十亩园小学的校本课程国际象棋教育融合了“走好人生每步棋”的育人功能,在全校学生中普及……

学前教育 普及与普惠相伴

“没想到幼儿园这么快就开园了!我以为怎么也要一年半载的,还琢磨着等孩子到大班转回来差不多。”与历下区第三实验幼儿园一墙之隔的居民王先生说:“我儿子轩轩9月份该上中班了,之前一直在稍远处的一家私立幼儿园上学,不仅要多交钱,还要过好几条马路接送。这下可好了,从下楼到入园也就2分钟吧。老人慢悠悠地接送孩子根本没问题。有时我在阳台上还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里活动呢!一个月的费用全部加起来也就400元左右。”9月6日,省长姜大明到该幼儿园视察,对幼儿园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近年来,历下区学前教育可以用“普及普惠、无缝隙覆盖、品质优良”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历下区第三实验幼儿园的发展是历下学前教育的一个缩影。此前,该幼儿园是原小区房地产开发公司所建的配套幼儿园。2011年4月11日,历下区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就新建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4月29日,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各区直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为配建整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遵循。5月6日,幼儿园正式移交。9月1日,幼儿园顺利开园,3个班共计80多名辖区幼儿最多走5分钟就能进入校园。

    随着市民对惠民性质公办幼儿园的呼声不断增高,历下区教育局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开发潜在资源、积极储备长远资源”的方式,积极做好“平稳开设每一所公办园、平稳争取每一所配套园、平稳约谈每一所双轨园”的工作,不断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两年来,学前教育普惠范围逐步扩大,5家幼儿园实行双轨普惠制办园模式,受惠幼儿达800多人。

平稳开设公办园实现无缝对接

    2012年9月初,位于济南东部的历下区霞景小学并入新建的辅仁学校。考虑到霞景小学附近没有公办幼儿园,辖区下井家园的孩子大部分在离家较远的幼儿园上学。历下区教育局决定将霞景小学原址改建为一所公办幼儿园——— 牧童幼儿园,预计明年招生。幼儿园建成后,将按照当前公办园标准收费,辐射周边下井庄园、中井片区,初步确定招生规模为9个班,容纳300多名幼儿就学。届时,附近片区学前教育将实现无缝连接。

    从普及到普惠,从普惠到优质均衡。这个原则在《历下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成为主调。仅2011年,历下区就投资2500万元顺利完成7所公办(双轨普惠)幼儿园的建设;2012年投资5000万元新建10所公办(双轨普惠)幼儿园。

严格园所管理促进教师发展

    提高品质,发展内涵。历下区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一条线”式监督园所发展,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达不到标准的园所不予注册,对不合格的无证园所坚决予以取缔,对合格园所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年检、开放,对晋升园所及时引领指导。历下区现有省级实验园、示范园31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40.8%,居全市首位。另一方面,积极促进教师发展,加大新教师的吸纳力度,近两年公开选拔招聘幼儿教师67人,公益岗教师10人,同时从现有公办园中挑选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合理搭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目前,历下区现有各类幼儿园79处。其中,按照办园性质可分公办幼儿园9处,公办性质幼儿园39处,民办幼儿园31处;按办园类别可分省十佳3处,市级一类幼儿园18处,市级标准幼儿园30处。教职工2194人,专任教师1085人,学历达标率98%,专业达标率92%,在园幼儿16530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9%,学前一年入园率99.9%。

职业教育满足与满意并存

    上职校在很多人眼里意味着更容易找工作。然而在山东济南商贸学校,高职升学上线率每年均达到93%以上,实现了升学、就业“双丰收”。连续五年300多名学生如愿走入高职院。2011年仅提前批自主招生,学校就有78名学生顺利升入大学。2012年,参加升学考试的毕业生共110人,全部达到高职录取线,其中有20人超过本科录取线,有六名学生已被本科院校录取。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相当一批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08级烹饪专业毕业生张天驹未毕业,就被多家培训机构聘请担任应届高中毕业生备考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首席雕刻师,在全国中职院校烹饪大奖赛中以中餐冷拼“全民全运”、食品雕刻“中华魂”、中餐冷拼“锦映蕉窗”等佳作获一等奖第一名。他自创的“张氏食品雕刻专用笔绘画技法”及“三停五眼定位”、“七刀定五官”、“八刀下大型”等“人物快雕绘画技法”,现已被食雕界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毕金鹏,现为联想集团下属公司“阳光雨露”的一名项目负责人,先后负责了YUM项目及德克士、华为、艾格、阿里巴巴、DHC、玛氏等二十多个项目的IT维护及技术支持工作。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创业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使历下职校学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以往就业招聘会上,百余家企业单位到学校挑学生,如今则变成了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挑单位。作为历下区唯一一所国办职业教育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对济南商贸学校从认可到“满足”再到“满意”的转变,生动地印证了历下职业教育正向更高的平台跃进。

    历下区教育局在工作计划中,对职业教育发展概括为“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明确以后历下区的职业教育要以“内涵”为主题深入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学生质量,即让每个上职校的学生都能“走出去”,而且“走得好”,甚至能“走回来”为学弟学妹讲授自己在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为此,培养实用型人才和“一专多能”人才成为历下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近年来,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济南商贸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安排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一是增设更受社会欢迎的班级。2011年,开设了重汽班、济钢班、百度班,订单培养学生。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量身订造”技能型紧缺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引进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案例、聘请企业专家执教,打造具有高品位职业规范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强校企联合。学校和企业联合制订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学生顶岗实习、设岗见习、创岗实习等各类管理制度。三是增进需求与要求的衔接,每年学校先对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企业对学生要求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将学生和企业的要求相互反馈,为企业在选人用人上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帮助学生选对就业单位。

    高质量的学生素质造就了商贸学校毕业生专业技能强,适应岗位快,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青睐。许多知名企业纷纷去学校争抢毕业生,甚至将尚未毕业的学生预订一空,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在90%以上。近几年,在众多职业学校生源下降的情况下,济南商贸学校连续四年招生超千人,实现了办学水平由市级重点、省级重点到国家级重点学校的三次飞跃。2011年,商贸学校又由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入选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行列,教育部、省、市区各级政府新增投入2000多万元,使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全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成功典型和省、市职业学校的一面旗帜。

    酒香不怕巷子深。历下区职业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水平引来了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代表团的访问,以及宁夏、湖北等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和学校代表团的参观学习。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商贸学校成功办学的经验。

    如今,家长、学生和社会满意使历下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思维愈加明晰: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实施“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方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的内涵发展战略。

    为保持职业教育发展后劲,历下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的衔接沟通,进一步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贡献率,职业教育实现了内涵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

 (《济南日报》10月23日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