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立足将军庙、芙蓉街-百花洲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实际,统筹文物保护、建筑、交通、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恢复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取得成效。
一是高标准做好技术积累。建立专家智库体系,招标清华同衡设计院等历史街区保护经验丰富的单位先行推进规划设计工作。
二是打造好先行先试项目。近年来,自筹和争取上级资金约2亿元实施双忠祠街、芙蓉街、芙蓉巷、起凤桥街、茶巷、涌泉胡同、东花墙子街、辘轳把子街、庠门里、泮壁街、后宰门街、岱宗街、万寿宫街10余条老街巷历史风貌恢复工程;打通现代商业开发中封闭的西城根街、启明街、寿康楼街三条历史老街断头路,一举盘活古城西片区交通和文化旅游体验节点。试点推进文庙广场、县西巷微绿地、运署街口袋公园三个与老建筑和文保建筑相关的公共空间打造,让老建筑活化利用和历史风貌信息展示回到老百姓身边。
三是实施文保修缮和考古挖掘。实施府学文庙、状元府、灵官庙、双忠祠、孙家公馆、明城墙、贡院影壁等省市文保建筑修缮保护,委托专业单位对高都司巷、明代碧霞宫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实现应保尽保。
四是打造非遗文化展示传承标志区。投资5亿元实施的百花洲一期保护改造项目,现已成为非遗传承和传统文化展示的标志性园区,在这里由文化和旅游部挂牌建立了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目前是全国唯一城市中心区传统工艺工作站,并成为中国非遗博览会的永不落幕会场。(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