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街道多举措构建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
发布日期:2023-12-04 09:45 浏览次数:

一是强化源头宣教,做好垃圾分类“减法”。构建线上线下“1+2+N”宣传矩阵,通过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光盘行动、绿色办公,从源头为垃圾分类“减负”,抓实源头减量;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好习惯 泉城引领新风尚”“21天分类打卡 ”等主题宣传活动125次,推行积分兑换,开展“有害垃圾收集兑换月”活动6次,引导群众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实现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观念转变;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督桶员”业务培训,提升“督桶员”垃圾分类知识宣教和分类指导能力,引导居民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精准投放,抓好精准投放;加快推进山东省医科院、香格里拉酒店2处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建设,设置宣传展示区、现场教学区、分类暂存区、游戏互动区等区域,打造集“教育、科技、互动”于一体的智慧型垃圾分类宣教阵地,抓牢载体建设,以点带面、拉线成网,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

二是细化中端把控,做好收运管理“加法”。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六个一”工作保障机制,完善垃圾分类组织架构,明确小区、单位、企业等投放管理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强化“街道-社区-物业”三级联动督导,坚持“规范管理+严格执法”两手抓,加强垃圾分类投放、运输等环节监督检查,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垃圾分类社区治理体系,巩固垃圾分类实效“不回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夯实垃圾分类工作基础,按照“撤桶并点”工作要求,在辖区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配置智能垃圾分类箱49个,建设分类收集亭12座、垃圾分类宣教投放驿站1处,以电子宣教、智能投放推动垃圾分类向无人化、自主化方向发展;规范分类收运秩序,强化收运作业全过程监管,以“不分类、不收运”为原则,严格执行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出小区。合理规划垃圾收运路线及去向,建立厨余垃圾清运专线1条,采用“双定”分类收运模式,实现“定期定点收运,日产日清”,实现各类垃圾全量收运。

三是优化终端处置,做好效益扩增“乘法”。紧盯厨余垃圾循环利用处理终端,在玉函银座商城引进全国首个基于5G+机器人的“黑水虻”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实现自动预制、自动投料,机器人全程自动运输、分拣。借力黑水虻生物特性,将厨余垃圾转化为生物蛋白和有机肥,完成厨余垃圾再利用的绿色闭环。目前该项目中心一台智能机器人可日处理餐厨垃圾10吨,服务周边5公里的居民和商业,日生产高蛋白黑水虻幼虫3吨,创效5万余元,真正实现了厨余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升。(趵突泉街道    张小瑜  景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