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路街道多措并举打造辖区文化宣讲基地
发布日期:2023-05-05 15:43 浏览次数:

一是突出阵地建设,打造特色载体。街道因地制宜用好各类场地、激活各种资源,以“泉”为主线,融合“泉水、老街、党史”等特有元素,打造700平方米宣讲“主阵地”,同步建立全区首个“智慧历下”频道融媒演播室。结合“励新学堂”街道和老城独有实际,打造设立“廉洁书屋”“小院茶摊”“红色街巷”等6处“沉浸式”实践宣讲点和“街坊人家”“泉声论坛”“百姓话济南”等10余处特色宣讲“微阵地”,满足干部群众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依托各类阵地载体,丰富理论课堂、专访交流、论坛互动、科普教育、红色传承、志愿服务、文化体验等多种宣讲形式,既融入新时代宣讲精神内容,又广纳百姓话语人人参与,为居民百姓、企事业单位职工、新就业群体提供精准宣传、实践培训、现场体验,使理论宣讲更富吸引力、更加接地气。

二是突出引领导向,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先模人物跟进宣讲,先后举办宣讲报告会、实践教学、工作实务培训、鹊华教案培训等班次27场次,开展宣讲活动百余次,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依托街道“励新学堂”22人师资队伍力量,以重要会议精神、政策法规、文化科学等为主题,推出23个精品课程。组建街道“理响大篷车”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推荐全国道德模范房泽秋、古船模型制作匠人尚津济等6名优秀宣讲人才进入全区理论宣讲人才库,积极组织“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百姓宣讲活动,与“管家在身边”“爱心敲门”“润心志愿”等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群众身边问题难事时,挖掘“身边人、普通事、真感情、正能量”,推荐16名“身边榜样”参与“泉城好家风”巡展巡讲活动,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党的知识、党的声音、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三是突出经验凝练,形成常态长效。街道不断创新学习形式,根据年度学习安排和个人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实际、分管工作,分享最新理论政策知识、推荐分管领域工作关注热点,进一步拓展学习宣讲的广度和深度。邀请专业学者、高技术人才围绕商圈发展、古城保护、民生服务等作专题辅导讲座,紧贴辖区实际和学习特点,将宣讲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结合一线实践梳理实施21个为民惠民便民项目,针对性制定措施方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8项,将思想体会和实践收获提炼形成指导工作的理论成果,打磨精选一批精品示范课、宣讲稿、PPT 教案等,常态化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基层理论宣讲,切实达到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先进事迹教育人、用实际行动鼓舞人的效果。(泉城路街道 周瑾晖 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