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历下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全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和规范物业服务工作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帮助下,按照“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专业管理、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新路径,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持续推动老旧小区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全覆盖。其中,建新街道和平新村社区“共益模式”、泉城路街道“胡同管家”等管理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
一是创新多种运营形式,满足基础服务需求。针对历下区老旧小区分布散、数量多、体量小,基础配套相对弱、物业服务成本高的特点,因地制宜创造性地采取“大托小、商托住”、特许经营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吸引辖区大型物业企业入驻小区,提供便捷高效的专业服务,满足群众基础服务需求。比如,历下区文东街道,分别依托诚信行物业、绿城物业辖区项目优势,通过“大托小、商托住”向周边辐射专业服务;同时,在山大路238号院等“胶囊”小区,探索用公共用房使用权补贴物业服务收费不足,最大程度满足老旧小区居民基础服务需求。
二是健全协商议事机制,提升群众认同感。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物业企业自身优势,健全红领物业联席会、物业服务恳谈会、矛盾纠纷调解会等协商机制,管理上实现“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加强和老旧小区居民沟通,积极听取居民意见建议,为引入专业物业服务打好群众基础。比如,历下区建新街道和平新村社区,作为全市第一个经“双三分之二”居民同意合法引入的物业项目,物业企业在每个网格都配备专职物业客服人员“红领事”,同时又单独聘请部分热心党员群众作为“好邻居”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既降低了物业运营成本,又提升居民认同感。
三是开展多元经营活动,建立长效运营服务机制。在全面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后,指导新入驻物业企业坚持“微利可持续”的理念,拓宽收益渠道,建立起高效集约的老旧社区长效运营服务机制。扩大公共收益途径。比如,物业可利用社区提供的空间、场地,增设奶柜、饮水机、充电桩等设施开展各类经营服务。提供多元增值服务,比如,提供家政养老、医疗康复等多元增值服务,通过以上方式,物业在拓宽自身收益渠道的同时也方便和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求,提高了老旧小区居民引入专业物业服务的满意度。
四是强化“双员”回应机制,激发“双轮驱动”能效。充分利用历下区网格治理优势,推动物业服务精准下沉,强化网格员和物管员“双员回应”机制,发挥物管员+网格员“双轮驱动”合力,发现物业领域问题及时回应、协同解决。鼓励物业企业增设居家服务点,实现“单元门”内与“单元门”外公共服务无缝衔接,以良好的服务引导小区居民对引入专业物业服务达成共识。比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将物业服务管理纳入网格化治理,以楼道单元为基础,在65个网格上划细划小79个微网格环境卫生包干责任区,将24名物管员吸收为社区兼职网格员,共同解决乱堆乱放、油烟扰民等90余项问题,形成零距离、精细化服务的“纳米网格”管理新格局。
五是多措并举加强指导,规范物业服务管理。通过组织居民共同约定物业服务内容完成合同签订备案、全面落实物业管理区域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加强物业项目考核监督和动态评定、打造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标杆项目等方式全方位规范物业服务管理活动。目前,历下区9个街道85个物业管理区域全部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服务人员已入驻项目提供服务,引入专业物业服务工作完成率100%;43个物业管理区域已通过“双三分之二”调查取得合法入驻身份,合法入驻率突破50%。(区住建局 晏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