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村街道三举措暖心更暖“新”
发布日期:2024-10-28 08:51 浏览次数:

一是暖心服务,打造“新”港湾。现已开辟10个暖“新”驿站,打造1处省级综合服务驿站,并配备饮水机、应急药箱、充电宝等物品,提供电动车换电池、图书阅读处和休闲娱乐角等日常贴“新”服务,方便小哥就近歇脚、及时“充电”;建立街道级“泉新泉驿”标准化综合服务驿站,吸纳52家商户加入“暖新联盟”,为骑手提供维修打折、特价“爱心餐”“体检套餐”等暖“新”服务;了解新就业群体“所思所盼”,发放包含骑行手机支架、防晒霜、手套、雨衣等必需品的暖“新”大礼包200余份,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

二是精准问需,营造“新”氛围。绘制新就业群体“友好地图”,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线下实地踩点,标注小区楼号、单元号等关键信息,并将地图放置在小区出入口等显眼位置,方便外卖人员更快寻找送单地址,提高配送效率,解决配送最后100米的难题;定期提供爱心义剪、义诊等志愿服务,为外卖小哥进行血压、血糖、心电图、彩超等项目的检测,解答小哥有关检查的疑问困惑,并根据检查结果提供健康生活的相关建议以及疾病的预防措施,帮助小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劳动你最美”“清凉三送”“巧手做月饼”、蛋糕DIY、插花制作等活动30余次,提升服务质效,丰富新就业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同心共治,凝聚“新”力量。不仅要给予新就业群体暖心关爱,还要将这一“新”力量融入基层治理。充分利用“新新向党”小程序,向新就业群体讲解小程序的具体功能、实操方法,引导他们为基层治理贡献“新”力量。截至目前,已有200余名新就业群体完成注册,并充分利用小程序上传“随手拍”,反映并及时处理城市治理问题40余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不文明现象,不断提高街区的治理水平。考虑到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灵活、接触面广、深入群众的职业特色,将新就业群体纳入网格管理体系,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圈,并设立志愿服务积分奖励机制,鼓励其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反诈宣传、安全生产等活动,让“骑手”变“帮手”,凝聚基层治理的“新”力量。(建筑新村街道 马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