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大城管”格局。坚持城市“大管家”职能定位,构建“1+5+N”城管工作模式,即依托1个城管工作站执法服务平台;联合社区、物业、业主等5大主体力量,前置普法宣传、案例讲解、警示教育、巡查提醒、社会动员等N项服务,源头管控,共防共治,变单一执法管理“小格局”为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组建街巷“管家团队”,实现街道、社区、居民志愿者、党员志愿者、交通志愿者、商户携手共治。
二是瞄准短板破瓶颈。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行车难,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最大限度开辟停车资源,“抠出”新车位200余个;对甸新东路等重点道路安装隔离护栏,精准疏堵更畅通;协调驻区单位、商场错时停车,有效纾解了停车难题。持续推进杆线落地工作从1.0向3.0版本进阶。经过与各大运营商不断沟通协调,逐步清除了主次干道、小区道路、楼间道、楼体外的弱电线路和“飞线”,规整了楼道内的各类通讯线缆,还居民“无线”美丽。增设97处智能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为群众充电提供电路温感监控、明火感应、安防报警等多重防护,解决了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充电难、安全保障难的问题。
三是坚持精管善治。建立“马扎议事会”制度,自实施以来,居民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城管工作案件同比下降了6%。将打造智慧城管作为城市管理工作提升重要手段,依托街道智慧管理平台监控系统,将城市管理工作前置,提前预判、监测和处理各类问题,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做好背街小巷静态停车管理,定期联合交警等部门清理“僵尸车”,长效整治街巷机动车乱停乱放“顽疾”。(甸柳新村街道 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