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体系效能,用好“定商办督”协商议事机制,街道牵头,联合城管、科所队、交警、红领物业联盟成员等单位,依托“红领物业”党建联盟,积极通过居民议事会、网格员入户等方式,充分征求居民对交通停车方案意见,协商解决群众停车难、停车乱等“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全覆盖、业主管理全参与、物业服务全方位、社会治理全融入”的新格局。同时,发挥好“党员管家班”“匠心筑梦”等志愿服务力量,深入居民家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居民发自心底的拥护和支持。
二是综合施策,创新措施办法。在充分摸排、科学规划基础上,通过调整路沿石高度、优化停车泊位设置、改造道路设施等方式,将废弃、闲置、利用不充分的边角空间改造成停车位,新增泊位200余个,有效缓解居民停车难题。同时辅以停放秩序治理,实现了社区交通畅通循环,引导居民依法、依规停车,定期联合交警部门、社区开展清理“僵尸车”行动,更大限度的释放停车资源。整合居民、和瑞广场商业及写字楼泊位使用的“时间差”,有效提升停车资源使用率,自2023年4月起,在和瑞广场建立潮汐式停车政策,按照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每日晚7点至次日8点错时向居民开放200个夜间停车位,以每月200元的价格面向周边居民提供夜间错时停车服务。小区居民可凭借居委会开具的证明材料,与和瑞广场物业管理签署停放协议,就近选择停车泊位。通过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在缓解居民停车难题的同时,也为商圈起到了吸引客流的作用,实现了居民便利与商业互惠互利的有机结合。
三是优化资源,智慧加持突破。对甸柳一小周边的甸新东路重划道路中心线和车行道引导线,取消道路东侧公共停车位,中间加装护栏,将道路提升为慢行道,全线禁停,打通城市内部道路梗阻,让居民出行更顺畅。制定送学车辆固定场地免费停车半小时的政策,有效缓解了学校周边机动车通行压力;在学校周边区域划定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方便家长临时停放非机动车辆。在甸柳七区周边新增“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增设道闸系统7组,辖区居民车辆备案登记免费停放。在燕柳小学周边进行微循环改造,实行单进单出,保障车辆有序通行,不仅美化了道路环境,有效纾解了封闭区域内的停车秩序,同时也形成了有效可复制的经验,为街道下一步的智慧化停车思路提供有效参考。(甸柳新村街道 单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