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街道适老化改造力促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发展
发布日期:2024-07-25 16:16 浏览次数:

一是从居家到社区,实现养老适老设施全覆盖。家庭养老床位供给充足,为辖区 60 周岁以上经评估 4—6 级中、重度失能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为老人家庭提供轮椅、移动坐便器、沐浴椅等适老设备,链接专业护理机构定期开展上门护理服务,目前已建设家庭养老床位 61 个,超额完成任务。积极推广“亲情 E 联”安装,为辖区346 位独居高龄老人免费安装红外感应设备及紧急呼叫设备,并为 17 位特殊老年人配发智能手环,及时采集、掌握独居老人健康状况和日常动态,建立完善街道老年人口信息库,形成“一库一网一平台”管理体系。社区养老日臻完备,建设 1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 5 家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助餐、助洁、助医、助困、助急、助乐“六助”功能。定期督导检查养老机构资金使用、居家照护等开展情况,确保机构养老服务与社区养老需求同满足、共推进。

二是从硬件到服务,实现适老化改造提档升级。贴心化服务全面提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前来办事的老年人提供全程协助办理服务,开设“老弱病残孕”绿色通道,辖区 7 个社区分布健身站点 62 处、各类体育器材 534 件。针对老年居民反映频率较高的采光、出行、噪音等生活困难和问题,实施“一小区一策”“一楼栋一策”“一家庭一策”,联合住建、城管、市政、园林等部门单位,发挥社区、物业、业委会作用,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以及适老化改造公共厕所、健身步道等,实现更加“便老、为老”。网格化服务全面提升,在社区网格基础上,建立“养老网格”,链接社工站资源,组织网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家庭医生等成立高龄访视队伍,定期入户探访、电话慰问辖区失能和独居老人,为其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从个体到群体,提供多样化精准化为老服务。多方力量参与,将养老服务基础数据和适老化服务各项要素纳入街道重点工作,建立辖区优秀企业代表、社保医疗专员等多支服务队伍,形成企业助养老、社保托养老的服务力量,积极营造辖区尊老敬老爱老浓厚氛围。满足多样需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服务模式,请老年人走进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组建各类文体活动队伍,营造全新精神文化生活圈,真正实现“老有所乐”。“银发伙伴”助力,通过“低龄帮高龄”“花甲助耄耋”的方式,让低龄、活力的老年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帮助帮扶高龄、失能老人,让老年群体从“接受服务”转向“服务别人”,既能实现自我价值,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服务力量不够的问题,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千佛山街道   张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