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村街道巧用社区基金“小杠杆”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
发布日期:2025-01-20 09:10 浏览次数:

为增强辖区凝聚力和居民幸福感,打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近年来,建筑新村街道推动成立7支社区基金,坚持打好社区基金募集多元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体系化“组合拳”,推动资源、资金向社区聚集、服务保障向居民靠拢,有效解决社区居民“小、急、难”问题,闯出一条社区基金融入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一是畅通多元筹款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通过“线上+线下”“个体+组织”“定向+非定向”模式进行资金筹集。线上微信群、公众号和线下公共场所电子滚动屏、海报、展板相结合,对“社区基金”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引导多元爱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慈善事业,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商户、社区居民,都可以成为捐赠主体,打造爱心人士“朋友圈”。共计梳理典型案例7个,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定向捐赠,保持社区社会组织活力,吸引资金不断流入。创新性开展“睦邻集市”、爱心义卖义拍、“月月捐”、“一元公益”等非定向常态化基金募集活动20余次,建大社区基金蓄水池,为社区基金注入“源头活水”。截至目前,今年累计募集资金30590.33元。

二是优化基金管理体系,建立规范化运行机制。制定完备的社区基金管理制度,各社区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由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及居民代表共同组成,其中,决策组2人,执行组2人,监督组1人。管委会对社区基金的使用管理进行项目监督评估,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基金设立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建新街道社区基金财务报销说明》,用于规范资金使用及报销流程。开展社区基金使用说明会、“百川计划”发布会暨社区基金资助项目启动仪式,协助7个社区基金项目做好执行工作,协助链接资源、资金管理等。支持辖区内7个社区参加历下区社区慈善基金项目创投大赛,协助组建访视关爱队伍,开展项目设计辅导、路演辅导等20余次。

三是紧扣民生需求,着力解决“急难愁盼”。明确社区基金的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扶贫济困、救孤助残、改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也可用于临时性救助生活困难的居民,旨在将居民身边的小事、难事、急事在社区层面得以解决、化解。打造项目化运作模式,辖区老旧小区众多,高龄老人占比较大,而老人年迈体弱、腿脚不便,如厕、沐浴时极易滑倒、摔倒。为避免该情况的发生,管委会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调查,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成立“老年人卫生间适老化改造服务项目”,改造内容涵盖了蹲厕换坐厕、地面防滑处理、增设安全扶手、安装沐浴椅、优化照明系统等多个方面,力求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下一步,街道将推动社区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持续链接政府、企业、志愿者、群众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基金,不断扩大温情“邻里圈”,确保基金能够长期惠及社区居民,充分发挥社区基金在推动基层治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筑新村街道 马凤娇 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