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水务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要求,抢抓汛前“窗口期”,通过下沉街道调研、隐患动态清零、因地制宜施策等方式,筑牢城市“安全堤”。
一是脚步丈量痛点,打通防汛“最后一公里”。为全面掌握基层防汛工作实际情况,区水务局组建调研小组,对全区13个街道开展“地毯式”防汛走访。在走访过程中,除了检查各街道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还重点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易发区进行了实地查看。针对地下空间因防御措施不完善易造成雨水倒灌的问题,调研组协同街道对全区500余处地下空间进行摸底排查。针对发现的新问题,逐一记录,提出整改意见,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整改落实“零漏洞”。在防汛物资储备仓库里,照明设施、冲锋艇、救生衣、雨衣、雨鞋等各类防汛物资都按照要求整齐摆放并逐一登记在册,时刻为防汛工作做好准备。
二是因地制宜施策,打造防汛“铜墙铁壁”。区水务局协助街道制定“一点一策”方案,全力打造防汛“铜墙铁壁”。在泉城路街道和东关街道,作为历下区防汛重点地带,地势低洼地带多,街道强化“一帮一扶”工作,在明确转移路线、转移地点、安置场所等基本信息的前提下,建立辖区易受灾群众信息卡,一人一档、一人一册,为及时、快速对接受灾群众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控方面,针对辖区洪山西北坡、藏龙涧、西江华府三区北侧、浆水泉水库东北侧等重点区域,建立健全区、办、村三级群测群防体系。在每个隐患点安排1至2名监测员,全面掌握汛情灾情。汛期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及地质灾害情况日报告制度,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此外,各个街道全面落实“区领导包街道、街道领导包社区、社区干部包户到人”分级包保责任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网格到户”的原则,建立起防汛工作网格化责任体系,并注重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织密了防汛抢险预防网络。
三是联动多元力量,锻造专业“防汛哨兵”。积极引进7支优秀的社会救援队伍,统筹水务、应急、住建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建设6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街道建设13支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救援力量与社会应急力量优势互补,最大效率提高减灾救灾效果。为进一步加强智慧防汛建设,还在4处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增设视频监控设备4套,语音警示播报设备2个。监控设备视频配有手机客户端,安排专人随时进行监控,实现了对隐患点的24小时实时监测,进一步提高了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依托全区“一网统管平台”,各街道建立防汛应急指挥大厅,实时监测辖区重点区域降雨情况,实现了从被动防汛到主动迎汛的转变。(区水务局 张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