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破难题、提质效,织密老年生活幸福网。坚持问题导向,聚集多方力量,发起“养老外卖”服务项目,重点聚焦7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孤寡、独居老人,将送餐送物、医疗康复等养老服务精准送至老人家中,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做好养老兜底保障。动员社区全面摸排辖区困境老人基本情况,建立台账,专业社工入户开展多方位需求诊断与服务方向设计,养老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落实服务执行,分区域精准对接,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充实服务内容,提供多元服务。目前,街道拥有一支囊括3名专业社工、10余名养老服务专管员、50余名网格员和社区志愿者的养老服务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养老服务队伍,能及时发现、有效回应老人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上门服务,年均服务量2.3万人次。依托街道综合养老中心医养康护综合体,配备“医师+护士+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生活照护员”团队和便携式查体检测设备,可为老人上门提供基础体检、慢病管理、中医康复、精神慰藉等20多项医养服务。将老年人健康档案与安康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信息系统对接,便于医生实时记录和查询老人的就医用药、体检报告、医院巡诊记录等,老人不出家门即可享受“远程诊疗”。聚焦失能、半失能和经济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难题,组织养老机构与100位老人签订居家医养服务协议,以“团队履约、上门服务”的形式,免费提供健康查体、家庭巡诊、用药指导、照护技能培训等10项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每月覆盖30余户4000多小时,家庭适老化改造覆盖100余户,上门服务时长达2万小时。
二是护权益、促有为,激发老有所为新活力。以“乐居”理念为引领,通过文化赋能、志愿互助、便民生态建设,打造“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宜居社区,形成“15分钟家门口”的全龄友好型生活圈。文化养老方面,建成2所综合养老中心、5所长者学堂及12处文体广场,常态化开展“乐居故事会”“银龄艺术节”等品牌活动。联合老年大学开设养生、书法、合唱、法律等课程,实现“15分钟学习圈”全覆盖,课程满意度达97%。注重老年人普法教育,联动山东政法学院、济南市金融办等机构举办法律知识、维权服务、防金融诈骗以及合理消费等各类宣传活动。非遗传承人定期驻点教授扎染、石画等技艺,年均吸引游客超万人次。志愿互助体系创新显著。成立“九点伴”助残爱老、“乐居管家班”等互助性志愿服务队64支,年均活动超500场,推出“爱心相遇“转‘饺’遇到爱”等服务项目,通过“99公益日”、手工品义卖等募集资金6.8万元,如甸柳一居利用基金开展“微公益创投”,支持“爱心相伴”项目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手环86个,形成社区基金扶持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反哺社会的良性循环,甸柳第一社区基金入选济南市“金种子”优秀社区慈善基金。组建“匠心筑梦”低龄老人服务队,提供家电维修、矛盾调解等服务帮扶2100人次;注册志愿者超1000人,激发社区自治活力。社工与志愿者联合开展“小棉袄”关爱行动,2024年探访独居老人家庭500户,提供精神慰藉服务千余小时。通过打造“乐居管家班”志愿服务品牌,延伸出“老楼调解队”“悦之韵合唱团”“戎心退役老兵互爱之家”等特色老年人志愿服务队伍13支。大力发挥“五老”作用,联合退休老干部建设“法韵泉悦”工作室,鼓励老年志愿者深度参与基层协商、民事调解、关爱下一代、公益服务,增强其社会价值感和归属感。乐居管家班志愿服务项目被省委组织部纳入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示范案例。
三是龄动力、老来e,适老创新护航幸福晚年。充分利用省、市、区政策资金支持,指导运营企业建立数字养老平台,依托“亲情E联”和智慧化居家医养系统平台,联合康桥养老APP,设计便于老人操作的简洁页面,通过一键拨呼叫数字平台,视频通话描述需求,即可把所需服务打包送至老人家中,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上门服务,采取点单-派单-接单-监管的闭环管理,可实现老人一键点单、健康数据实时监测、服务全程跟踪。平台还可以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医嘱信息、居住情况和经济能力等数据,自动分析生成个性化服务包,为服务团队提供重要参考。目前已建立健康档案18087份,能力评估8810人,上门服务19140人次。与此同时,中心内设“银发超市”适老化用品租售中心,从适老化设计的日常用品到辅具器材,一应俱全,为老年人打造贴心“生活驿站”。推出可租可售模式,对于使用周期不长、价格较高的康复辅具,提供租赁服务,既减轻经济压力,又避免资源浪费。银发超市自去年6月份试运营以来共计服务万余人。聚力整合各类民生政策、链接服务资源,梳理关于养老、救助、残联、高龄、殡葬等与老年居民密切相关的民政事项清单31大项,联动辖区内外14家优质服务机构及32家优质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康复训练、家政保洁、医疗急救、精神慰藉等5大类150余项服务,创新性推出“银发康养”互助产业联盟和“拨一拨就灵”综合性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提供从政策咨询到生活照护的“全链条”贴心服务。组建由社区医生、社区工作者、养老机构骨干、金融专员及志愿者组成的40余名“养老顾问”团队,既是政策的“解读员”,也是需求的“协调员”,顾问会根据老人的需求、健康状况、家庭条件,提供量身定制的养老规划。此外,从拨通热线到服务落地,顾问团队会全程跟进,无论是政策申请进度、家政服务反馈,还是紧急事件处理,实行“48小时内响应、一周内闭环解决”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甸柳新村街道 王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