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市历下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字号:
大 中 小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济南市历下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计划草案的书面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和“1+474”工作体系,加快建设全省首善之区,较好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向好发展。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市场活力不断激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85.4亿元,增长6.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领跑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7.9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45亿元,增长7.9%。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6.7亿元,增长1.2%。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6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3%,科技服务、软件信息等新兴行业营收增幅达10%以上,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92.7%,税收“亿元楼”达到35栋、“月亿楼”2栋。要素支撑不断巩固。金融业增加值实现381.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6%。新认定市级总部企业42家,占全市的31%。2家企业入选省级“准独角兽”,8家企业入选市级“瞪羚”,32家企业获评省、市级“专精特新”,全区市场主体突破13万户,层次数量大幅提高。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合作院士等人才工程数量达1000余人,创历史新高。
(二)产业培育迈向高端,改革创新步伐稳健。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7%,71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7.6亿元,岚桥大厦等10个项目实现开工,鼎峰中心等19个项目竣工,新投运商业商务载体面积140余万平方米。5000平米以上单体商业商务载体达到165栋,净增11栋。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国际金融城产业金融集聚区被评为全省“雁阵形”优势产业集群,山东国际时尚创意中心入驻如意纺织等数十家品牌创意类企业,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园运营,山东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现区级税收4500万元以上,利宝互助创新产业园网络交易额突破120亿元。招商引资走在前列。引进市外投资186亿元,增长28.3%。恒丰银行、山东潍莱高铁等一批大型总部凤栖历下,落户过亿元项目108个。实际使用外资达到4.7亿美元,增长25.4%。引进拉加代尔等世界500强企业10家,项目签约数、到位资金额等指标均位居全市前三。改革举措纵深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显现,典型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认可。102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政银合作”业务模式在全市“一次办成”改革中大力推广。中小企业联盟、投资者联盟等行业交流平台率先搭建。创新发展成果显著。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3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6.1件,位列全省第二。新增市级院士工作站13家、专家工作站6家、泉城众创空间7家,市级以上孵化器1家,“双创”平台载体提档跃升。
(三)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功能品位大幅提升。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小南营等3个省级棚改项目进入扫尾阶段,全年开工安置房1939套。实施明府城文保一期等8个征收项目,征收拆迁面积25.1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88个,整治面积约154万平方米。完成宽厚里等4项重点街区综合提升工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东泺河等4条河道整治,建成盛福片区等4处污水收集管网,在20个社区以及泉城路等商业密集区域率先投放垃圾分类设备,安装双气2000余户。建设提升历山路等15条道路,建成BRT公交站点7处,轨道交通R3线历下段顺利运行,建成开元山庄等4处停车设施,新增停车泊位1300余个,交通出行更为便捷。提前布局5G网络,建成基站791个。市容秩序不断优化。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00万平方米,创建燕山等10个“无违建街道”,达标率居全市第一。大力实施杆线落地,15条主次干道完成线缆入地158公里,拔除废弃线杆400余根,城市天际线愈发清亮。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完成旅游路等24条道路绿化提升,新增绿化面积115万平方米,绿化率提高到45%。建成荆山等山体公园5处,完成裸土绿化2处、黑臭水体整治6条、燃气锅炉低氮改造103台,城区形象更加靓丽。
(四)民生兜底织密扎牢,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发展理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全年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达66.2亿元,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76%。民生事业稳步发展。做好就业创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累计发放就业帮扶等资金1.8亿元,新安置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发放低保及困难群体补贴9000余万元,新建泉城路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处,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处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处。向重庆武隆、湖南永顺等地区拨付各类援助资金5000余万元,重点支持受援地脱贫攻坚项目45个,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教育事业不断夯实。新建、改建学校幼儿园21所,蒙正小学等8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610个。成立6大学前教育集团,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学校,17所学校被评为省级人工智能试点学校。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新建超然楼、佛山街2处“泉城书房”,社区文化中心数达到108个。加快泰山行宫遗址等19处文保单位修缮工作,城市文脉传承延续。新增健身场地5处,出色承接首届泉城(济南)马拉松大赛、“国际时装周”等赛事及盛典活动。平安法治再上台阶。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打造世贸·宽厚里全市首个信用示范街区,化解信访积案165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圆满完成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任务。
另外,退役军人事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史志档案、科普宣传、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总体来看,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平稳,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冲击带来的新问题与产业结构性矛盾的老问题出现叠加,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明显,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还需要下更大力气。二是城市建设品质有待提升。对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省首善之区建设目标任务,在城市形象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品味品牌塑造等方面需进一步拔高标准。三是民生事业水平仍需提高。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任务更加繁重,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高质量公共服务需求亟待满足。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稳字当头、强调质量的总基调。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历下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在创新发展、引领发展、转型发展、开放发展方面迎来重大契机。同时,国内疫情反弹的复杂性增加,境外疫情暴发态势仍在持续,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更多,迫切需要以更主动的担当、更有为的魄力推动全区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就,点亮“首善历下”发展品牌。
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对标省委对全市“五个济南”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对照市委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坚持“双核引领、东西共进、两翼齐飞”,聚焦国际金融城产业金融集聚区和明府城片区“两大主战场”,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群众导向,弘扬逢先必争、亲力亲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四种精神”,勇担新使命、树立新标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高质量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不断把全省首善之区建设推向前进。
202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预期安排为:
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定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5%,招商引资增长21%。
质量效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7.5亿元,税收收入比重保持较高水平。
城建城管。推进14个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开展8处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浆水泉路等15处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继续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迎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完成市下达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目标任务,魅力历下建设深入推进。
社会民生。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措施
(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打造产业高端的实力历下
一是高点谋划总体思路。抓牢新旧动能转换、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高水平开展“十四五”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衔接融入省市发展大局,争取更多项目政策资金支持。二是科学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双核引领、中部复兴”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东部国际金融城产业金融集聚区、西部明府城文化生态活力区以及中部山大路科技智能发展极三大“雁阵形”优势集群,吸聚产业资源,串联行业链条。三是提升供给质量水平。聚焦人工智能、科技金融、时尚设计等前沿业态,依托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园、济南科技金融大厦等园区平台,扶持培育一批“高精尖”行业“瞪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发挥历下区中小企业联盟等平台作用,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扶持举措,培育更多高成长性企业。四是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以全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将泉城路“智慧商街”建成全国一流示范步行街。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商业综合体10个左右,建设15分钟社区便民商圈6个。打造佛山街和后宰门街等文化消费特色街区,丰富“沉浸式体验”“网红经济”“夜经济”等消费形态,不断延伸新兴消费领域。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源,打造开放通融的活力历下
一是推进服务业改革试点。深化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产能合作等各领域改革,推动产城、产教、产研等多领域融合创新,力争取得更多首创性、可复制、能推广的改革成果,确保“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圆满收官。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引导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持续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0家以上,R&D占GDP比重增幅达到4%,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320件。三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落实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建设方案内容,推进内外资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体系标准化等改革创新。制定完成全区国际化标识体系建设方案,继续加深与法国等国家城区的友好合作关系,推进对外交流渠道国际化。四是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做好为民为企服务提速、提质、提效三篇“文章”,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积极推进“一窗办”“一链办”。创新“全天办”“云评审”等服务举措,探索企业信用管理新模式,创建优质营商环境“历下样板”。
(三)以三项工作为突破点,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历下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创新项目策划思路,加快储备“新基建”和“强产业”类优质项目,做好茂岭山、长岭山等重点片区的项目包装和产业导入。包装一批政府专项债、中央投资类投资储备项目,加快绿地国金中心等54个过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实现全年新增商业商务载体面积100万平米以上。二是守好城区板块建设“主战场”。完成小南营、省粮食局宿舍泺源大街片区等7个项目拆迁扫尾,全面启动实施文博西片区、东郊饭店等3个地块征收拆迁工作,腾出宝贵发展空间。高标准完成解放路片区等8处老旧小区改造,总面积约154万平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三是狠抓招商引资“生命线”。实施招商项目“倍增”计划,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宣传推介活动,开展“嵌入式”招商。实施全球招商合伙人行动计划,精准对接国内外500强、央企和跨国公司等项目资源。建立国际金融城企业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四)以功能完善为着力点,打造大气精致的魅力历下
一是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加快推动“绿城、花城、泉城”三城共建,高标准实施经十东路绿化提升,打造泺源大街等13条花卉景观大道和街区,加快建设扁石山等2座山体公园和8处城市公园。完成全福河上游等3处河道综合整治,不断提升生态景观功能。加快义和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工作,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二是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浆水泉路等8条瓶颈路、丁字路,对解放路等7条道路实施整治提升。配合做好轨道交通R2线建设工作,探索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场及立体停车楼建设,有效缓解交通出行压力。加快部署5G网络基站,全年新建1224处,抢占“数字经济”“智慧城区”发展先机。三是精细化推动城市管理。完善数字交通、数字市政等运行平台的调度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智慧城区发展水平。持续巩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成果,拓宽示范区域创建范围,2020年力争实现党政机关、学校等重点单位的生活垃圾“四分类”全覆盖,破解垃圾“围城”困境。
(五)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打造文明宜居的幸福历下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推动浆水泉路初中等10所学校(幼儿园)开工建设,建成国熙台等7所中小学、财富中心等5所幼儿园。持续推进“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模式,优化辖区教育资源效益。二是建设健康型城区。创新应用“分级转诊”“家庭医生”“互联网诊疗”等新模式,新建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建设4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新建3-5处健身广场。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加大社保投入,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政策,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合法权益。加强培训和援助力度,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创业就业问题。四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新建盛福庄消防站及解放路、龙洞等4处应急救援站,做好重大应急事故及灾害预防处置工作。深入推进“一领四治”工作,提升村(居)委会建设和自治水平。开展“巾帼树新风”主题系列活动,推动妇女儿童工作创新发展。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阻击战。扎实做好安全生产、民族宗教、防汛防火、食品药品监管等各类工作,确保全区大局安定祥和。
各位代表,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为加快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做出更大贡献。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