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济南市历下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113701020041953005/2017-6408375
历下区发展和改革局
2017-02-05

关于济南市历下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济南市历下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的书面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和全区“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总目标,深入实施产城融合、创新驱动两大战略,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三项重点工作取得较大突破,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三五”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70亿元,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7.45亿元,可比增长9%左右;税收占比约为90.97%,比年初提高约2.01个百分点,财政质量进一步提高投资需求增势较好。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增长10%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预计完成投资204亿元,增长35%。市域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预计70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预计2.95亿美元,增长9.26%。消费市场总体平稳。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0亿元,增长10%。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近20家,累计356家,预计实现社零额515亿元,占全区总量的56.6%。泉城路商业街被认定为全市首批“山东省特色街”和“济南市著名商业街”。社区商业繁荣发展,新增社区肉菜店4家、社区商业中心1家。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二、三产业比重预计调整为14:86。服务业稳步发展,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006亿元,增长8%左右。一是优势行业实力增强。金融、房地产、批零住餐三大支柱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总量比重约为62.5%,比年初提高了2.4个百分点。金融总部高度集聚,山东交易市场清算所、山东高铁基金、和泰人寿30余家注册资本过亿元金融机构顺利落地。山东达通金融租赁、财金控股集团等新金融、类金融企业纷纷入驻我区,中润基金产业园获批省级唯一的基金产业园,金融趋向多元化发展。二是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全区线上商贸企业达57家,线上线下实现高度融合,前三季度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380.4亿元,网络零售额108.7亿元。文化创意、科技研发行业税收贡献能力增强,在十大现代服务产业重点监测税源企业中,企业数量和税收占比分别提高了1.58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三是产业布局更趋优化。“一三五七”产业布局规划深入实施,五大片区内汇集区级税收过50万的重点监测企业1400余家。中央商务区内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奠基开工,明府城整体策划方案取得初步成果,百花洲一期项目进行了试验性展示,两大区域中心地位日益凸显。重点园区实力增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文化广告创意产业园重点打造省级标准园区,山东硅谷产业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园主导产业企业数量均占80%以上。

三)重点工作取得突破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全年11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82亿元,年计划完成率和开工率一直保持全市首位。74个计划实施的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预计15个项目新开工,15个项目竣工,27个项目主体封顶,完成项目投资约200亿元征地拆迁顺利攻坚全区之力推进中央商务区征地拆迁,实行大兵团、跨区域作战,中央商务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累计签约4997户(截至12月24日),完成总任务量的99.64%,腾空土地约4000亩,拆迁工作取得完胜。实施棚改旧改项目16个,其中10个省、市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完成考核任务。刘智远、丁家村城中村改造以及鲁艺剧院、铁职二期等项目安置房建设全面开工。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引入太平洋财险山东分公司、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等市认定重点产业项目13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家,国内500强企业1家。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8961家,增长6.79%,其中注册资本金过亿元企业129家,为经济持续增长增添新动力。

(四)创新驱动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年预计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6087件、授权量1381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0件,增长15%,均居全省前列。争取国家及省市科技计划16项,新认定技术创新项目1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双创”工作成果优异。山东硅谷众创空间被认定为济南市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并依托山东大学科研团队设立山大光电孵化中心,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山大路创业大街入住麦禾工场等10余家创业服务机构;历下区山财大大学生创业园入驻创业项目和示范企业144个,创业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显。创新人才建设积极推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6名创业者获批济南市引进千层次创业人才计划,27人获批千层次人才,5人获批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历下智库”平台运作成熟,汇集高端专家人才百余名,在助力服务业综合改革、政务诚信体系建设等重大领域取得了较好成果。

    (五)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服务业改革步入快车道。我区成功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成为全省唯一的试点区(县)。开展“产业培育提升行动”,建立产业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实施行业数据精准管理;建立产业培育考核机制,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政务服务改革趋向深化。加快推进区为民服务中心改造,24个部门窗口132项行政许可实行窗口“首席代表”制,行政审批整体提速5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梳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目录近2000项。顺利完成机关及参公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取消公务用车435辆。经济外向度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国家开放型经济试点工作,新引进服务外包企业4家,培养服务外包人才1556人。与重庆武隆、临沂沂水等地开展区域协作帮扶,帮扶资金530万元。全区过500万美元出口企业达12家,其中省电建预计出口2亿美元,同比增长166%,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年预计完成外贸出口7.3亿美元,增长9%。

    (六)城区功能形象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服务保障海绵城市改造、轨道交通等市属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对窑头路西段、燕翔路等道路实施改造,修缮车行道5.6万平方米。对全福河、东圩子壕等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完成双气入户改造工程3145户、早期人防工程维护7处,对历园小区等老旧小区进行设施改造。城区管理水平逐渐提高。对辖区38条主次干道设置的景观亮化设施进行巡查,拆除各类违规户外广告共1996处。全面落实环卫网格精细化管理,确保了空间上无死角、时间上无盲点、细节上无疏漏。推进“智慧历下”建设,公共免费无线热点建设40万平方米。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完成12个项目、30万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加强大气、水等环境污染防治,万元GDP能耗下降以及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顺利完成了市下达目标任务。淘汰35吨以下燃煤锅炉25台,民用生活燃煤清洁化治理替代任务18600户,严查扬尘渣土污染,处置建筑渣土约240万立方米;新增停车泊位433个,市下达的治霾治堵各项任务全面完成。经一路、旅游路等路段进行绿化建设;建设了转山、五顶茂陵山2处山体公园,城区景观面貌持续改善。

    (七)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劳动和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全年预计新增城镇就业4.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5%;居民医保参保14万人、养老保险参保1.6万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239.2万元、各类困难群体专项救助金2895.19万元。继续实施“奔康计划”,安置残疾人就业200人。教育质量保持全市领先。深入开展翻转课堂、智慧教室等教学改革,各类考试继续保持全市领先。4A级知名品牌教育培训机构达20余所,占全市的50%。新创立了“慧爱父母学堂”,举办千人公益讲座20余场。新增盛景家园、历山吉第等6所公办(普惠民办)幼儿园,弘毅小学等5所中小学,为缓解大班额问题奠定了基础。人口和健康服务水平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区属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区人民医院与市中心医院建立全市首家“区域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增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3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2所,和平路社区列入省级妇儿家园项目。文体事业扎实推进。组织大型群文活动100余场次。新建成20个社区图书分馆、5处社区健身中心、20条健身路径、1处山体健身公园,文体设施更加健全。社会治理不断完善深入开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等工作,开通社会组织网上审批系统,新增社会组织17家;争创了省级示范街2条,示范食堂6家。社区(村)全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点,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场所示范单位,安全生产、社会维稳等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取得新成效。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服务业转型升级有待提速,金融、房地产两大支柱产业持续较快发展面临压力,新兴、潜力行业发展动力仍显不足,高端产业项目载体少,中央商务区实现产业税收还需一定过程。城区功能有待完善,部分区域的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与现代城区建设需求不相符,停车难、治霾治堵等热点难点问题仍较突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亟需向国际化、高端化发展,民生品牌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从宏观环境看,虽然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加,经济下行面临更大压力,但是经济发展总基调仍将是稳中求进,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全省高度重视服务业转型,在服务业发展领域接续出台指导意见;全市“四个中心”建设进入“两年有看头”的新阶段,中央泉水区(明府城)、中央商务区上升成为全市“一主一副”城市中心战略布局的发展核心;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将全面展开,我区面临着诸多重大的发展机遇。2017年将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省、市系列战略部署和区委第十二届党代会确定的总体思路,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项重点工作,毫不放松地抓拆迁、促建设、引项目,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城市承载能力、社会文明程度跨越提升,开创全省首善之区建设新局面。

综合考虑宏观环境、自身基础和发展需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目标安排,2017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预期安排为:

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二、三产业比重达到13.8:8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91亿元,可比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招商引资80亿元,增长14.29%。外贸出口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5亿美元,增长6.78%。

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申请量6270件、授权量1395件。

城建城管。根据建设需要,拟推进28个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进程。整治提升87条道路和街巷。

节能工作。万元GDP综合能耗全面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减排指标全面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社会民生。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瞄准“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总目标,以中央商务区、中央泉水区(明府城)两大发展核心为引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落实“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突出两大中心,推动服务业改革增效。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打造八大产业升级版,促进产城、产教、跨界融合,全面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动CBD立高峰。服务推动中央商务区超高层项目尽快落地,加快泛中央商务区12个续建项目建设,历下金融商务服务中心、华润万象城一期力争主体封顶。依托历下控股集团,积极推进燕山A9地块、长岭山片区等产业项目进程,为金融、总部、高端产业定向提供发展载体。二是加快明府城品质提升。推动“中央泉水区”大景区要素集聚,强化明府城片区产业规划引导,百花洲一期全面投入运营,围绕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保护性改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古城风貌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机融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展示平台。三是促进服务业优势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八大产业板块为重点,发挥区位优势,推动金融、商务、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占领行业制高点,培育文化、旅游、医养等生活性服务业消费新热点,在推动全产业链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互联网+养老”等融合性产业,加快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深入落实“一三五七”产业布局规划,实施“一业一策”,围绕金融、商务等十三个重点产业精准研究政策措施。创新智库平台、大数据支撑、双创供给、联合体招商四大服务新模式。推行“产业+楼宇”发展新模式,依托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产业联合体,推动楼宇全产业链招商。积极建设“历下智库”,吸纳社会专家学者和专业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等发展重点领域提供精准指导,打造“产学官媒研”五位一体平台。

(二)聚焦重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将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细化工作措施,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一是提质增效抓项目。有序推进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实施,进一步扩大社会产品供给。以大项目促大建设,重点抓好总投资1593亿元、总建筑面积1741万平方米的62个过亿元项目实施,计划投资184亿元,其中华润万象城、香格里拉等续建项目49个,计划投资163亿元;海晏门片区等预开工项目13个,计划投资21亿元。全年力争竣工项目17个、新开工项目13个,增强产业发展承载能力。二是攻坚克难抓征迁。将征地拆迁作为项目实施的先手棋,加快实施丁家村、姜家、邓家等省、市重点棚改项目征收拆迁,力争完成棚改项目新开工6000套左右;尽快完成铁职二期、海晏门等项目拆迁扫尾,加速城市更新步伐。三是创新思路抓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规范一条龙招商机制和专人跟踪服务模式,制定完善产业招商政策,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总部企业,以股权投资、结算中心等新金融业态,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等高端商务服务,互联网、大数据、设计创意等新经济为重点,加大“走出去”招商以及专业化、社会化招商力度,利用节会平台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招商活动,做好“交心引商”“借力聚商”的文章。以与湖南、重庆等地结对帮扶为抓手,助推区域间产业协作,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增添活力。

(三)建设大美历下,提升城区功能形象。一是落实治霾治堵目标任务。狠抓建设扬尘、生活燃煤、机动车尾气三大污染源治理,继续实施扬尘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加大专项整治和查处力度;全面完成生活燃煤清洁化治理任务;对东新热电厂、浆水泉供热站8台75吨以上燃煤锅炉加强监测,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完善道路微循环系统管理,新增停车泊位200个,新开放辅仁学校、舜井商厦2处停车场,完善城区交通环境。二是加大“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力度。加强新老城区绿地养护,推动奥体文博片区等山体公园建设,对旅游路、经十东路等道路进行绿化建设提升,进一步提高城区绿地覆盖率。拆除有碍市容景观、私搭乱建、侵占山体的违法建筑和逾期临时建筑,对我区户外广告进行综合整治,强化城区保洁,打造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城环境。三是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做好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协调保障,68条主次干道进行日常维护、87处街巷及小区道路进行整治提升, 7处人防工程进行维护管理。坚持“河长制”,实施山大路边沟、大辛河黑臭水体整治,全福河、仁智街边沟等河道清淤岁修。对82处、131.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进行整治提升,实施3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四)增进民生福祉,构建和谐稳定大局。一是增强民生保障能力。更加突出民生保基本、兜底线功能,健全长效性民生保障体系,民生投入计划增加至40.07亿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5.18%。做好低收入和各类特殊群体的精准帮扶和服务,扩大居民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险参保覆盖面积极稳定就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二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深入开展历山国际学校品牌建设。推动泰悦·赫府配建初中、东城御景配建小学等5所中小学建成使用,进一步缓解大班额问题;新建公办(普惠性)幼儿园12所,50%以上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积极推进历下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新建5处社区健身中心、20条健身路径。三是提升人口健康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推广多形式医疗联合体,方便群众就近看病。继续开展“国医堂”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甸柳、燕山2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推进5处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依法维护妇儿合法权益,探索“互联网+妇女创业”新模式。四是加强社会建设管理。整合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孵化等功能,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法律网络服务平台,进一步构建覆盖全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注重社会稳定工作,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防汛防火、食品药品等各类工作。继续推进平安社区建设,抓源头、抓苗头、抓疏导,确保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务实奋进,为全面推进全省首善之区建设努力奋斗。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历下区发展和改革局

386

信息发布总数

31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