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2023年劳动教育成果总结
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历山吉第校区)
2023-07-27

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2023年劳动教育成果总结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劳育德 以劳创美

——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劳动教育成果阶段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 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秉承“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健行教育”为主旨,围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自强不息的品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育人目标,以劳育德,以劳创美,把劳动教育作为贯彻历下区“铸魂育人”新时代思政课“双贯通”改革创新实践的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教育中,通过开展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提高劳动本领。在课堂教学中,将劳动教育贯穿到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国家课程中,从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种植劳动、艺术创作劳动等多维度加强劳动方法、劳动技能教育。

一、劳动教育专题驱动, 培养能力从小处做起

我校将劳动教育贯穿到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 程、国家课程中,课堂教学中从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种植劳动、 艺术创作劳动等多维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增强 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提高劳动本领。在我校开展的劳动课展示活动中一年级的主题是学系红领巾。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渲染、媒体再现、教师示范、活动体验、实践落实等环节让学生懂得了红领巾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爱护红领巾的意识。通过课堂上反复练习,学生学会了正确快速地系红领巾。

二年级的主题是整理书包。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劳动意识,养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现同学们自立、 自强的精神风采,二年级 开展了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是自理小 能手 整理书包”活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同学们知 道了分类摆放、书脊朝向一致、物归原处、定期清理等整理书包 的小妙招。课堂上随着老师一声令下, 同学们飞快行动起来,迅 速地、有条不紊的整理自己的书包。每位学生都能快速地整理好 自 己的书包。通过本次劳动实践活动课, 同学们知道了自 己的事 情自己做, 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年级的主题是无土栽培。“教育即生活” ,把课堂劳动教 育延伸至学生生活中伴随审美教育如春风细雨在孩子们心灵中生 根发芽。 自主开发课程资源,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水培植物。 在这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了解植物不一样的栽培技术和生长规律,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科学精神, 又可在精心呵护植物生长中体验为生活创造美的快乐。

四年级的主题是巧制分类垃圾桶。为了响应垃圾分类号召, 四年级劳动课将制作垃圾桶与垃圾分类联系在了一起。课堂大部 分时间留给学生动手制作垃圾桶, 当大部分学生的垃圾桶制作成功之后,通过诉说自己制作过程,进一步了解了如何进行垃圾分 类及其意义,让垃圾分类理念深植在学生心中。

五年级的主题是制作相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劳动课程 特点,结合废物利用的理念,设计了《制作相框》这一课程。学 生在制作相框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锻炼动手能力,体验了 创造性劳动的快乐,培养了勤劳节俭的意识。

六年级的主题是制作发饰。发饰制作将审美、动手、创意融 为一体,是培养小学生劳动技能的有效资源。在发饰制作过程中, 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从而培 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观察能力, 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观,有利于实现我校以劳创美的教育目标。

发饰制作课多年来一直是我们学校课程的传统课程。 曾经在 2017 年 4 月进行“红领巾献爱心”活动中, 同学们把自己做的发 饰在大明湖畔进行义卖活动,并且把义卖所得1532.5 元捐献给了山东省红十字会。此活动在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进行报道,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二、劳动课程跨科融合,  培养能力从大处着眼

我校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全学科,从以劳育人的高度,从培养 综合劳动能力的大处着眼,实现劳动教育跨学科深度融合。

首先,我校构建跨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融 入已有学科教学中,我校先在语文课、道德与法治课、综合实践 课等课程进行尝试,聚焦中国传统劳动,例如家务劳动、自我劳动、饮食劳动等。下一步也将在体育课、美术课、科学课中增设 手工劳动、技能比赛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创新精神。 另外,校本课程也渗透劳动教育相关主题,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 课程实现劳动教育的跨学科融合。

其次,学校打造专题驱动的劳动教育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 综合开放的自主实践平台。如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主题活动 为例,语文课以有关辛勤劳动的课文学习为主,道德与法治课以 歌颂劳动者的章节学习为主,综合实践课以简单手工制作为主, 同时学校联合社区和家长资源,定期带领学生到劳模育人示范基 地观摩学习、开展志愿服务等。 由此学生不仅能够基于不同学科视角深入学习劳动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促进劳动经验的积累,激发自身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

三、劳动评价动静结合,培养能力从评价着陆

针对当前劳动教育评价存在重结果与形式,忽略过程与劳动 素养发展等问题,我校认为劳动教育课程化有必要兼顾学生的劳 动结果与过程,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课程评价。

一方面,及时的静态评价是获取评价结果的必要途径。学校 结合我校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不同主题的 任务清单,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阶段性评价。如一年级正值如 对之际,我们就在一年级设计以“系好红领巾” 为主题的家务劳 动学习单;而针对二年级自理能力差这一特点,设计以“ 自 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动手操作学习单, 同时开展劳动成果展示会、劳动技能小竞赛等活动;三年级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 尝试进行以“我与植物交朋友 ”为主题的动手操作学习单,从种 植到维护,进行多方面活动;四年级有意识要着重培养环保意识, 所以开展“变废为宝”系列活动;五、六年级旨在提高的劳动审 美情趣和更细致的动手能力,所以分别开展“制作相框”和“制 作发饰”等一系列较高难度的手工劳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及 家长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 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助于激发其劳动热情,发挥其学习 主动性。此外,依据劳动评价单,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评或互评的 方式对其学习进行及时评价。

另一方面,鉴于静态评价的结果难以对劳动教育做出全面考察,学校也开展动态的课程评价,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学校运用 劳动成长档案袋、劳动作品展等方式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对学生 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劳动素养进行真实性评价。

接下来,学校也将继续改进评价手段,有机结合 5G 等通信 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测与评估学生劳 动素养。最终实现将劳动素养纳入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 中,把学生的劳动表现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真正将“德智 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理念落实到学生的评价之中,从而真正的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劳动阵地校内校外,培养能力从实处落实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相互配合的劳动阵地。我校劳动教育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劳动教育目标, 以劳动实践为主渠道,基于真实情境开展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劳动。家庭、 学校以及社会普遍基于片面的劳动认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导致小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甚至出现了不劳而获、不会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等不良现象。所以,实现劳动教育课程 目标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全力配合,从而 全面提高学 生的劳动素养。

一方面,家校合作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作为学生 日常生活劳动的引导者,给孩子积极创造劳动锻炼的机会,帮助 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另一方面,在学校课堂中积极营造尊重劳动的环境。综合实 践活动课、道德与法治、学校课程等课程作为劳动教育主阵地, 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养成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能 力。学校每学期开展劳动教育展示课活动,从一年级的系好红领 巾,到六年级的培养高级劳动情趣的发饰课,循序渐进、螺旋上 升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兴趣。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进 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 能力,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以劳益美、以劳创新。

五、劳动活动丰富多彩,教育成效从践行呈现

(一) 分层次设计劳动实践项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学校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加强劳动实践项目的“层次性学习” ,逐渐引导学生的劳动由自我、家庭、学校服务进阶 和延伸到社会服务。低年级段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注重 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 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 中高年级段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 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 化等,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增 强公共服务意识,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 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1-2 年级,重点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日 常生活管理,开展日常服务,做好家庭劳动,为家人提供服务。 例如,开展“生活自理我能行”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清理自 己的生活用品,  自 己洗袜子、系红领巾、刷鞋、洗水杯;进行学 习用品分类和整理,参与到日常的扫地、叠被子等力所能及的自 我服务劳动中去。开展“家务劳动我能行”主题活动,引导学生 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洗菜、洗水果、整理饭桌、洗碗筷等。 3-6 年级,侧重让学生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服务学习和日常生活劳动 活动。例如,通过“争做集体小能手”“我是校园小标兵”主题 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学校的日常劳动中去;通过“我是社 区服务者”“尊老爱幼好少年”“交通秩序我维护”等主题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去

(二) 多渠道进行劳动实践体验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实现课内课外、校 内校外相结合。

1.承担家庭劳动任务。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向家长 传达劳动教育理念,呼吁家长配合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 学校定期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争当“居家小能手”, 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 的家常餐等,每学期学会 1—2 项生活技能,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 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家庭责任感。

同时,学校通过“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有专长的家长到学校为学生授课,教孩子包饺子、包粽子,做月饼、做烘培,有效的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内容。

2.认领校园劳动岗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坚持让 学生负责教室、走廊和操场的卫生清扫,班级设置劳动岗位,校 园划分劳动区域,做到轮流值日,小组合作,分工到人。学校对 各班教室、卫生区进行检查,成绩计入班级量化综合评定。还在中高年级开展“小红帽在行动——学生自主管理活动” ,“小红帽们”劝阻校园不文明行为、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帮扶低年级学弟学妹,进行走廊图书整理, 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劳动体验模式,激发了学生劳动热情,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的小主人。

3.参与社区劳动实践。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树立 服务意识,学生在慰问孤寡老人、社区护绿保洁、禁垃圾分类宣 传等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了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拓展“社会大课堂” ,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让学生验更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内容,大染坊里做扎染、龙山脚下学 、周村古城做烧饼、 图书馆里绣红星,通过这些活动,丰富 学生的劳动体验、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实现了 劳动教育树德、增智的目标。

(三) 多形式提高劳动教育效果

1.设计劳动实践手册。“健行少年劳动最美”——劳动手册,帮助学生记录居家劳动、校园劳动、社区服务的情况,督促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2.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克服校园小的困难,合理规划、 创造条件,在四楼平台建设了属于学生的劳动实践小天地。在这 里,学生可以种植花草,观察植物,学习养殖,掌握劳动技能, 体验劳动乐趣。

3.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我是劳动小达人”校园公众号展播, 秀厨艺、展风采;“劳动技能大赛”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样样行;“这活我能行”展示自己的拿手劳动本领,各种劳动竞赛, 提高了学生劳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

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体验劳动快乐,培养审美情趣,牢固树立劳动最崇高的正确劳动观念,让学生在人生中树立起迎难而上、刻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更加珍惜劳动成果,热爱美好生活, 我校上下将齐心协力,努力实现我校办学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 健康成长”。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历山吉第校区)

60

信息发布总数

53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