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景山小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济南市景山小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教体局提出的“守正创新促优质 追求卓越创一流”的工作要求,聚焦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以问题为导向,研判在教学管理、校本教研、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
的真问题,精准施策、靶向攻关,进一步明目标定位、强改进举措、重提升实效,为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二、工作思路
秉持学校“美丽教育为学生一生夯实基础”的办学理念,确立“质量提升 美丽践行”工作重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品质;加强教师教研队伍建设,深化培养机制,提升专业品质;深化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以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为核心进行专题研究,提升教研品质,深化“爱学课堂”研究,提升教学品质。
三、工作重点
(一)建设队伍,提升专业
完善景山同心圆梯队,发挥不同层次教师的优势。圆心为区校级名师,通过名师工作坊、课题研究发挥凝聚、辐射作用;内圆为骨干教师,既能承担重要教学任务,又能向上学习、向下兼容;外圆工作 5 年内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坊和各类教研活动。各圈层相互关联、协同发展,形成强大的教师团队合力。
通过四大工程——师德、读书、青蓝、名师工程,强力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师德工程——进一步建立教师研修、考核、奖励、惩戒与监督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及常态化师德案例分析等活动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形成强大正能量。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增强职业幸福感。
2.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备课作业、案例反思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引领,制定读书、培训、磨课、展示等形式的研训方式,切实解决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问题。以课堂为主阵地,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反复磨课,每位青年教师进行汇报展示,促其快速成长。
3.“双名”队伍带动——把名师、名班主任队伍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军力量,引领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继续依托历下区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名班主任的核心引领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定方向、明措施,出成果,带动工作室成员,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发展。
4.读书工程——进行“我是阅读推广人”校本阅读研修, 形成读书——实践——反思——提高的教师校本研修基本模式。打造教师读书品牌“悦读悦美”,以读书分享会、读书沙龙、书香教师评选等形式,以读书带动全体教师素养提升。
5.教师专业成长——聚焦校本教研,在注重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青年教师进行智能AI辅助教学的钻研。结合教学活动,开展专业大练兵,赛事促提升,如教师研题讲题、AI辅助教学展示、现场板书大赛等系列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深化课程,促进实施。
6.深化课程改革,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在学校635独立课程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深化课程实施,实现三级课程扎实运行。
拓展课程渠道,如科学、劳动等课程,借助实践基地多种灵活开放的课程形式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培养高阶思维,使课程保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7.积极探索科学课程建设。梳理科学工作坊培训成果,逐步实施“景山红科学课程体系”,促进核心团队课程项目落地,形成独具景山特色的科学课程。
8.加强思想教育。打造思政课程和思政精品课。在区思政优秀教研组联盟带动下,推进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加强思政课程建设。
9.发挥体育、英语历下区优秀教研组示范作用,通过区教体局统一安排,加强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具有特色的学科活动,提升教研组建设,打造景山特色品牌。
10.加强美育教育。发挥美术学科教研团队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学科教研示范校成果,从研究主题、教研思路、教研举措等方面擦亮教研品牌,提升美育教育内涵,通过美育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挥学科育人功能。五年级参加济南市艺术素养测评。
11.强化劳动、综合实践教育。借助景小美“慧”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继续深化“1+N”四维景小美“慧”劳动课程体系,打通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教育渠道,实施劳动周,综合实践周,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三)高效课堂,提升质量。
12.三维度课堂提质。
一维——常态课管理。建立抽课日,随机进入班级“一听三看一测”,即听课,看习惯培养,看作业完成,看教师备课,进行随堂检测,形成闭环式全过程管理。
二维——专题教研。在学校统筹安排下,以“聚焦问题 数智赋能”为主题,基于各年级各学科问题调研,聚焦教学中的真实问题进行专题教研,通过四阶段+一平台,即问—备—教—研四阶段,智能研修平台及AI数智赋能,实施问题导向的各年级各学科精准教研, 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深研3.0版本爱学课堂。专题教研与线上线下家长开放活动相结合,做好成果转化与提炼。
三维——多层级课堂展示。进行名师引领课、骨干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通过不同层级教师的课堂展示,形成浓厚教研氛围,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继续构建教学质量提升月,围绕数学、语文、英语学科,结合数学节、读书节等开展专项竞赛,如益智器具大赛、知识思维导图梳理、写作大赛等,推动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精准进行教学诊断分析。结合阶段性检测、随堂检测等,找到教学中的薄弱点、问题点、提升点,明确可改进、能实现的目标定位,精准发力。针对四年级语文、 英语和艺术(音乐、美术)三大学科制定提质措施,迎接国家质量监测。
做好泉引桥中小幼衔接“三贯通”工作——从课程、课堂、习惯、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小初衔接对接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的学情诊断数据,反思小学教学优势与不足,夯实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精准施策,为学生可持续优质发展奠定基础。
16.以赛事促质量提升。积极参加“历下区命题大赛”等活动,从理论知识到教学基本功到课堂教学展示,全方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7.抓实教学常规,提升管理品质。课前抓好教师个体备课——集体备课,堵住产生不合格课堂的源头。课中狠抓跟踪式、推门式听课,重点关注教学评一致性。加强日常巡课,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课后重点抓教师的反思,形成闭环式教学管理。
18.强化集体备课。实施包级领导跟踪制。在单周集体备课时间,包级领导深入年级参加集体备课,进行督导、指导,确保集体备课质量。尤其加强一年级新教材研究,将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的研究统一起来。
19.常规教学督导。教导处制定具体的月工作督导方案和配档表,使教师对督导标准、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采取定期与抽查结合,按照自评——组长评——分管年级领导督导——教导处督导——校长督导的流程。每月教导处通过专题教学会,面向全体教师反馈督导情况。
20.建立作业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按照作业统筹、作业评估等制度,年级组长负责年级作业协调,班主任负责班级作业协调,严把各学科作业布置的数量和质量,实施弹性作业,注重作业批改及反馈。
(五)深化阅读,赋能内涵提升
21.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古诗词考级、“相阅星期五”整本书阅读分享等常态化读书活动;结合读书节,开展家长、学生、教师三层面读书工作,以书香打造特色,提升阅读品质。
(六)多元发展·完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22. 作为山东省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学校,运用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在学校原有评价体系基础上,完善提升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手段,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包括学业成绩、品德表现、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23.完善提升一二年级“乐考”体系。组织一二年级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把握课标年段要求,依标扣本,探究项目式、跨学科乐考形式,有效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继续探索学生学业评价工作,促进学生评价工作提升。
(七)习惯培养
24.制定学校《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不同学科学段习惯培养的具体措施,即在什么学段、培养什么习惯、谁来培养、怎样培养、如何评价,并通过展示课、微课等方式进行效果评估。
(八)多策并举·为师生心理护航
25.以“以美育心”心理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组织专职心理教师认真参加区教研和培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积极组织兼职教师开展校内外志愿服务,使学校心理团队工作更加专业化。
26.加强个体疏导。对心理危机学生建立一生一档,追踪辅导。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室,进行个体疏导。
27.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开展厌学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和评估,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
济南市景山小学
2025年3月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