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区弘毅小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济南市历下区弘毅小学
学校教学工作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教学管理品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学校课程方案,强课减负增效,推进学段衔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发展。
一、抓实教学常规,促进管理高质量发展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利用好课堂、校本活动,加强学生道德品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全面发展。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在“双减”“双新”背景下,
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根据《山东省教学基本规范》及相关文件要求,完善学校《弘志立业优秀教师评选办法》《学生增值性评价》等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能。
(三)细化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管理中心继续进行月度检查工作,每月制定重点检查的项目,特别是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等关键环节,明确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要求,推行日常巡课、随堂听课等制度。每月25日前组织检查、交流、评价,推出特色,评选月度优秀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研组长要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好各组的教研活动计划,确保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高效,真正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学习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探讨大单元、项目化学习、跨学科、跨学段的研讨课等。严格落实说、评、议一体的集体备课,通过观看优课课堂实录,增强感性认识,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教研的效率。评选优秀教研组。
(四)加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及命题研究,提升教师命题能力。
加强命题研究,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继续优化一二年级无纸化考试的实施路径,组织学科命题骨干教师团队,加强命题研究评估和教师命题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命题水平。积极参加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命题技能大赛活动。
(五)进一步加强作业研究,强化教学设计与作业设计一致性原则,在严控作业数量的前提下,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
根据《济南市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及历下区教研室制定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等,优化作业设计和管理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基础作业+弹性作业”,体现作业分层布置,与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等作业形式相结合的多种作业方式,形成学校作业特色品牌。切实发挥作业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功能价值。利用历下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继续开展作业设计展评活动,通过“晒作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积极参加历下区作业设计案例评比,力争取得好成绩。
学校实施教学评一体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绿色生态评价体系,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学生阶段学习评价有机结合。
(六)积极开展学科展示活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诵读、数学计算、英语演讲达人、科学、劳动、音体美等学生学科展示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七)制定目标,注重落实,提高教学成绩。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力争达到或超过区中等水平,各学科要根据本年级本学科及学生情况,制定教学达标目标。
二、加强教师培养,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一)加强新、优教师培养。
实施“青蓝工程”,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发挥结对指导教师的引领作用,完善新教师的考核机制,参加区“青蓝结对双百”行动,实现“课标考试”“专业技能”“课堂教学”三达标。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坚持“请进来、走出去”, 强化学科大单元,跨学科,实践主题学习;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教师研修。围绕“以本为本教研,实学课堂提质”这一核心,学校构建了“教师自学—组内共研—青蓝结对—名师领航—学科竞赛—专家指导—教师提升”七阶闭环研修模式。在此过程中,借助央馆智能研修平台聚焦精准教研,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引领、协作共享,实现了不同阶段的主动生长。
(三)积极参加各级评优活动。组织各学科优秀教师参加市评优课区级评选推荐工作,指导新教师参加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借助区教研室提供的竞技展示平台,发挥团队教研优势,全力打造,争创佳绩,努力为教师的素养提升服务。
三、优化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校办学品质发展
(一)优化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有机统一,加强与延时服务课程的衔接与拓展。进一步探索完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努力构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打造学校特色课程、品牌课程。实施弘毅课程体系着眼学生全面发展,从现有的学校课程中,继续挖掘和打造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与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
四、强课减负增效,促进教学质量发展
(一)全面落实“爱学课堂”理念,探讨学校“实学课堂”。
以新课标为引领,进一步加强“爱学课堂”评价要素和教学策略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成果,逐步形成以“学”为主,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形态,以“爱学”为情感动力系统的核心,以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并能为学生自主成长、终生发展蓄能的弘毅新课堂样态。
我校“实学课堂”以“实而自立,学而自主”为教学主张,以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创新实践为目标,为学生今日成长和终身发展积能蓄力。学校“三阶六环”教学法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三个阶段,“预习思考—发现质疑—交流展示—难点引导—拓展提升—达标检测”六个环节,依托智能研修平台的精准分析功能,有效指导教师改进教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大单元、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争取取得良好的成绩。
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大单元、项目化学习、跨学科、跨学段的研究,每个学科选取一个大单元,每个年级或跨年级选取一个项目( “项目化学习”)进行研究实践,并进行成果展示,积极参加区项目化案例评选,从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发挥数字化与教学教研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师和学生素养提升。
(一)加强教学教研活动与资源平台的有效对接,建构数据支撑下的教与学创新模式。加强智慧课堂的应用与研究,利用研修平台,借助精准教学系统,通过学生作业数据采集,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报告,建立个性化学习手册,进行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参加各级线上大规模教研活动,使之成为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发展平台。教师利用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情况列入教师考核。
(二)加强课题的管理,提高课题质量和水平
学校将继续以科研为先导,实施科研兴教。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确立“教育科研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科研理念,以“推进课程改革,抓好各级课题研究”为重点,开展教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区级课题。
以济南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项目“数字档案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体系构建与实践”为抓手,开展“以本务本,本立道生”教师专业基本功提升项目。
六、深化中小幼衔接的学段贯通专题研究
进一步优化中小幼衔接的学段贯通专题研究,加强与对口初中、幼儿园的教学交流与研讨,积极构建中小幼衔接课程,加强中小幼衔接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研究,通过专项调研、互相听课、同课异构等教学研讨活动,打破学段壁垒,贯通学段教研,实现中小幼学校幼儿园学段贯通、紧密对接、有效衔接的一体化教研共同体,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发展。
七、积极开展语言文字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融合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机构健全,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度,积极参加教体局组织的语言文字各项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上好传统文化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挖掘学科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并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继续开展“经典诵读”“整本书阅读”“转角遇到书”等活动,学习、展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工作配档
二月:
1.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2.学校课程选修课工作。
3.集体备课、教研安排。
4.学校课程交流研讨,完善学校课程。
5.教学常规月度检查情况及反馈。
6.语言文字工作。
三月:
1.学校作业展示活动。
2.学校数学文化节活动及参加区活动。
3.学校“青蓝工程”实施。
4.中小学衔接教研活动。
5.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讨活动。
6.学校、区、市级课题申报。
7.教师专业培训。
8.教学常规月度检查及情况反馈。
9.参加区艺术教育抽测。
四月:
1.参加区第七届读书节活动。
2.参加片区主题教研活动(中小衔接、作业设计、跨学科项目化)。
3.参加区命题大赛活动。
4.学校“爱学课堂”“实学课堂”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5.参加区英语演讲达人活动
6.教学常规月度检查及反馈。
7.中小学衔接教研活动。
8.参加区“一师一优课”评选。
五月:
1.参加区英语演讲达人活动。
2.参加片区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3.参加区优秀命题征集活动。
4.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情况汇总。
5.教学常规月度检查及反馈。
6.学校“实学课堂”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7.中小学衔接交流活动。
六月:
1.组织期末考试工作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2.进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3.进行学期末教学材料整理工作。
4.假期作业设计及活动安排。
5.中小学衔接活动。
七八月:假期活动安排。
济南市历下区弘毅小学
二〇二四年三月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