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区明德中学2025年教学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一、指导思想
学校持续贯彻“双减”政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新中考方向、学校发展规划和学生学情,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狠抓常规落实,确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推进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契的教育”办学理念不断努力。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多元发展。
1.深入推进全学段育人、项目化教学、大单元整体教学、作业优化设计、研学考命题等重点项目。
2.通过项目研究,进行教师梯队建设,引领教师读书,提升提炼名师经验,创新名师引领方式,建设学校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工作坊作为主导,以课题专项研究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研究,与“精准有效、激趣达标的爱学课堂五建设”相结合,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形成学校的特色教学模式。
3.以校级小课题为主要研究方式,把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推广,打造人人有课题,组组研课题的教科研氛围。通过组织有关课题研究学习的培训来提升教师、教研组做课题的能力。
4.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145工程”,建设四级培养体系,按照青苗期、新秀期、骨干期、特色期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个人需要、学校发展的需求,界定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指标,实施不同的培养途径,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全员培训、四级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二)扎实有效推动教研组建设,培育学校教研品牌。
各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学课标、研中考、分享读书、研磨课堂、讲中考题”等活动,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教学教研中的引领作用,让每位教师成为教研的主角,人人参与、共同成长,提升教研文化的凝聚力。学校将通过教研组青蓝带教的考核打造明德中学“优秀教研组”、“备课示范组”。
(三)加强课程研究,打造课程文化。
推进“一轴两翼”的启智润心教学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持续开展全学段课程、全学段活动研究,做好“双引桥”工作。
1.加强对中小衔接课程的研究,各学科完善中小衔接活动设计,加强与对口小学教师交流、座谈,进行中小衔接学生会、家长会,为小升初顺利过渡打好基础。
2.开设课后服务课程,将社团活动与课后服务相结合,打造“行走的课堂”课程项目,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科学教育的了解和体验,为学生搭起一座连接生活与自然,实践与理论的桥梁,确保课后服务质量。
3.探索体育、美育、劳育、学科课程,通过课程架构,落地校本课程。
(四)深化科学高效的“爱学课堂”研究,落实课堂教学改革。
结合区重点工作要求,本学期继续深化科学高效的“爱学课堂”教学改革, 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爱学课堂建设,形成“以问题解决为关键”的适合学科、学段、学情的“爱学课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的教学流程,各学科开展基于课程标准下的“爱学课堂”模式研究,打造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五)加强科学教育,深化教育数字化赋能。
围绕区教育局提出的“构建多学科支撑,全学段衔接、项目化推进、创新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以学校为主阵地、实践为主渠道、创新为主线的新科学教育模式”的要求,教务处将积极组织、配合各部门全面推动我校科学教育建设、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六)发挥省级星级图书馆的作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全环境、全员育人。配合德育处做好班级图书角建立,围绕相关阅读主题充实书柜,各年级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优化阅读校本课程,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提高文化修养。图书馆人脸识别系统使用后,鼓励老师、学生借阅书籍,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如:语文、英语学科继续探索阅读存折的使用;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好书推介会;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读书分享会等,引导老师、家长、学生一起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七)细致扎实地做好各年级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学考备考工作。
扎实做好小升初学生的衔接、适应工作;继续抓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学习习惯培养;提升八年级学生学习品质,加强励志教育,做好八年级小中考备考准备;提前进入九年级毕业班的学习状态,对学生加强目标教育和学法指导、心理疏导工作,提升学考成绩。明确九年级教学五个重点工作,打造三种课型,继续开展研课标、研学考方向、研学考新题型三个研究,落实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五项分层,优化推荐生工作学科辅导、面试培训、志愿指导、报名、模拟答辩五个环节的工作,提升延时服务质量,发挥家校合力。
学校将继续打造教育新生态,满足社区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