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养老问题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历下区养老服务事业相关问题的关注和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历下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智慧+兜底”,解决老年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围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加快建立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嵌入式、居家式、智能化养老服务模式,把数字技术作为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数智赋能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使辖区老年人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先后获评“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全省首批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等荣誉,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中央媒体相继报道。2021年9月,“亲情E联”智慧养老项目入选全国首批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示范案例。同年12月1日,中央政研室主任江金权调研历下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22年1月18日,济南政务信息专版刊发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王桂英副市长作出批示,在全市予以示范借鉴。
一、基本情况
目前,历下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4.6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7.91%。其中60至69岁老年人约8.69万人,70至79岁约3.75万人,80至89岁约1.92万人,90至99岁3003人,100岁以上42人,老龄化形势严峻。全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760余人,享受“亲情E联”居家照护服务的独居老人2800余人。现有养老机构6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6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4处,长者助餐点103处,形成了街道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社区养老服务全辐射的养老工作格局,使辖区老年人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要素保障
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领导小组,把养老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进全区民生实事,作为区委、区政府重点督办工作持续推进。分别于2014年、2015年和2018年出台养老服务工作1号文件。其中2018年区委、区政府以1号文件形式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搭建起全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历下区设立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预算项目,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补助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区级财政累计投入养老资金近2亿元,主要用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设施设备及运营补助,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机构运营、取暖补助及消防安全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
(二)创新服务制度,激发服务效能
一是降低居家养老准入门槛,追求老人受益面最大化。以“保基本、兜底线”为落实养老政策的出发点,降低了准入门槛,享受服务的老人人数大幅增加,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将居家养老的服务类型、服务时间分为五类,其中一至三类每天分别服务8至24小时、4至6小时和2小时,并针对前三类低收入家庭老人,每月发放100至300元不等的补贴救助。
二是引入竞争机制,确保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不打折扣。历下区以“促服务、保质量”为着力点,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局面,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扣。通过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的方式引进4家养老服务公司共同服务,实行分包区域、分轨并行,建立起“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规范运营”的良性竞争模式。
三是提升管理手段,确保管理监督不挂空挡。历下区以“上手段、抓监管”为重点,不断提升管理手段,使老人有了问题不担心,出了问题不挂心,确保管理监督不挂空挡。对已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家庭开展入户调查,统一印制了菜单式《居家养老服务指南》,公布监督电话,细化服务项目,列出5大项(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保健、紧急救助、家政物业)23小项服务供老人自选;印制《居家养老服务手册》,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供工作指南的同时,规定了家政公司、服务员9项职责和工作纪律;出台《星级养老服务员评选办法》,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开发居家养老信息数据系统,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管理监督。
四是开展“三优三看”系列活动,创造开放共享的工作局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了全区养老工作“三优三看”系列活动,通过优品养老设施观摩、优质运营服务打卡、优选企业案例分享,从看项目、看运营、看管理三个角度立体展示全区养老工作。为各街道、各专业养老服务组织(机构)搭建了同台竞技、互鉴互学的有益平台,让养老组织找准满足历下养老需求的服务切合点,让街道比较分析各养老组织运营优势,优中选优推动工作,真正形成全区养老服务领域政企社三方的互联互动、互融互进。
(三)增加服务供给,满足多元需求
一是加快推进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是落实济南市《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立足历下区实际情况,满足市民养老服务需求,重点建设的项目。项目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米,其中,地上十一层,地下三层,建成共有养老床位三百三十余张,将有效提升养老服务供给。项目可以满足长者从健康活力到照护服务、介入护理等全周期“一站式”养老服务需求,配备健身房、书画室、影音室、中医养生馆等18类功能室。项目采取社会化运营,同时兼顾收住辖区困难老人的兜底任务,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切实增强全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持续做好老年人“家门口的一餐热饭”行动。2020年以来,历下区积极加快发展长者助餐服务。区民政局联合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已印发历下区《关于推进长者助餐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市率先提升长者助餐补助标准,在市级补助基础上,对历下区户籍老年人给予同等补助。调动各助餐点积极性,根据老年人饮食习惯,开发低油、低盐老年套餐,针对糖尿病、痛风、素食等老年人,开发专属定制套餐;引入志愿者机制、送餐上门、探索发展“移动型”助餐服务等。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03家长者助餐点,有效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问题。
三是依托信息化链接资源服务老人。通过志愿服务系统链接65家志愿组织,以老人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方式,提供10余类为老服务。通过健康数据采集终端,自动将老人健康数据上传至平台,对老人进行健康管理、疾病风险评估。通过建立民生政策数据库,完善政策查询索引功能,实现“人找政策、政策到人”的便捷服务。
(四)筑牢安全底线,培育养老人才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把安全问题查清防好。以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活动为契机,投入10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组织,对照国家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115项指标,对全区养老机构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建立问题整治清单,民政、消防、市场监管、住建、卫健等部门形成联合督导机制,组成联合检查督导组,累计下达整改明细通知清单20份,现场检查督导30余次。通过反复抓、抓反复,对不达标的养老机构进行关停,实现合格率100%。
二是破解关键难题,着力打破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瓶颈。区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协调会议,把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一次性解决到位。并投入资金280万元,为全区7处未安装消防喷淋设备的养老机构免费安装消防喷淋设备。
三是大力培养人才,促进养老领域健康发展。通过开展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组织省、市各类竞赛、培训等方式,培育养老服务人员1200余人次,覆盖全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有效提升了养老队伍的素质水平。
(五)开展特色创新,形成比较优势
一是创新“亲情E联”独居老年人关爱服务。自2020年年底,历下区研发推出针对60岁以上独居老年人的“亲情E联+”智能养老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区有需求的老年人免费安装一键呼、红外设备,对60岁以上独居老年人进行7乘24小时居家监护。打造“156”智慧养老新型运作模式,全面形成“1”个平台、“5”大服务功能、区—街—居—家庭—专业组织—社会力量“6”方融合的全域性智慧养老新业态,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风险难题。截至目前,历下民政“亲情E联”平台共收到紧急预警信息 53156例:其中红外预警信息232975例,紧急呼叫39430 例,拨打关爱回访电话147157次,成功救助60名老人。
二是创新“6+1”居家养老服务。出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为“三无”、低收入、失能、失独、高龄、孤寡、空巢等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了由“兜底型”向“改善型”养老的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是创新居家养老服务监管。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人脸识别技术、GPS定位技术和远程视频技术的融合应用,确保服务时间、服务人员、被服务对象、服务过程真实有效,实现对服务全流程的监管,有效杜绝了虚假工单的产生,大大提升了服务监管力度和服务质量。
四是创新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监管。通过政府加强监管、安全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支持和养老机构自身提升三方面聚合发力,全面提升历下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优化“亲情E联”平台各项服务
不断优化各项为老服务,增加评估数据模块。在“亲情E联”服务基础上,构建三位一体“平台+产业+行业化”数字化养老模式。以平台为支撑,以产业应用为主轴,整合养老产业机构和社会化服务资源,即“一体化养老资源统筹”和“一网覆盖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端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有效调配和融合,打破养老物理空间,特殊时期也能做到“封而不闭”。
(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评估
以“上手段、抓监管”为重点,不断提升管理手段,对已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家庭开展入户调查,在逐户走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精准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以“促服务、保质量”为着力点,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局面,确保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不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