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层发力齐抓共管 努力构建河道巡护新格局
字号:
大 中 小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按照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关于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的工作要求,认真履职推动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的转变,以保障河道运行稳定为统揽,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夯实河长巡河责任,确保河道巡护取得新的突破。
一、借势借力,深化河湖联动管护体系建设
建立“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流域保护管理的新模式。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督促河湖长巡河履职,科学落实河湖长巡查制度,落实河湖管护属地责任。一是强化了“高位指挥”的组织领导体制。在三级河长工作制的基础上,把发改、环保、住建等部门明确纳入协调体系,成立了区级层面的联席工作平台,理顺职责,明确分工,形成总河长高位指挥、部门街道通力配合的高效运行机制。二是落实首问负责制,把法院监督纳入常态化工作,积极协调区法院、区监察委开展重点工作监督,激励各级干部认真履职尽责。三是区级河长不定期、不打招呼随机对所负责的河道进行巡查,通过“随手拍”的方式,直接把巡查的问题反馈给街道河长,现场办公督促解决。有效实现了河道监管模式由部门单一管理向政府化全域监察监管的转变。据上半年济南市巡河系统统计历下区的县级河长、镇级河长、村级河长、河管员的巡河次数达到7821次。四是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分类施策,推进系统治理,督促沿河湖各街道河长做好“一河一策”方案的落实工作。目前已形成区、街办、村居河长及河道警长、督查长、民间河长“五长”共治工作格局,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河湖管护体系。
二、借资借力,引进物业资源进驻长效管理
发挥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势作用,坚持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统一,面向社会招引优质物业资源,将良好的物业管理理念与河道管理相融合,对25条河道、2座小型水库进行精细化巡护和常态化覆盖保洁,62.89公里河道,保洁面积115万平方米实现企业化运作、物业化管理和专业化考核,细化巡查内容,将入河排污口、垃圾倾倒、黑臭衍生等问题纳入重点巡护内容,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全面消除影响人居环境的盲区和死角,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河道公园设施安全稳定,河道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群众安全感和满意指数逐步上升。
三、借智借力,让民声民意搭上“直通车”
积极承办群众通过数字城管、12345热线、路长制反映强烈的河湖问题,在区河长办监督、物业巡查、三方监管多方努力下,各级河长巡河更加规范,河长主动解决问题的机制更加顺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畅通群众问题反馈渠道,通过河长制公示牌的形式,向市民公开举报电话,将公示牌设置在主干道、桥头、小区出入口等醒目位置,公开电话为移动手机,民生直通局河道具体管理负责人,确保市民反馈问题的不漏接,第一时间给予市民专业精准解释,着力提高了问题处置效率。今年以来,共计发现河道水污染问题15处,全部处置完毕,确保了历下区河道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有效确保河道的“长治久清”,促进全区河湖水质稳步提升,打造形成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历下区将立足区情,以争创区级美丽示范河湖为目标,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典型引领,大力推广由水务主导、街道主抓、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链条巡查新机制,有效激励基层河湖长主动履职尽责,坚决扛起治水重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努力呈现美丽可品、幸福可感的人水和谐新画卷,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