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推动历下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历下区是济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将文旅产业列入全区十大百亿产业,产业规模、效益不断提高。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全区拥有国家A级景区3家,星级饭店15家,“泉城人家”挂牌精品民宿6家。2022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2.16亿元,接待游客1208.82万人次。现有文化传媒、广告制作、文艺演出、文化产品销售等各类文化企业约5000家,规上文化产业单位160家,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均居全市首位。
为推动全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等工作要求,根据您的建议要求,历下区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具有时尚感、现代性的文旅历史名城新模式。
一、多措并举、文旅融合,助推历下文旅市场品质提升
1、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对泉城路、山师东路等人气街区实施改造提升,融入传统文化、潮流文化,稳步发展夜间经济,形成了山东国际时尚创意中心、CC-PARK、山师东路6号创意园等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特色消费聚集区。加快新兴网络直播园区建设,培育网络新媒体、直播MCN机构,打造了山东nini、明湖雨荷等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IP,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0亿次。全力支持历下控股集团打造“丽山•美育谷”项目,着力建成全市首个以“美育”为主题的艺术产业示范园。园区已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等10余家艺术院校和专业协会深入合作,并与嘉德、保利等知名艺术拍卖行深度合作,打造全省首家集聚多元文化业态的艺术产业示范园,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消费提供“一站式”生态圈。
2、探索老城有机更新。依托济南古城、红色基因、历史文化、泉水文化等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文旅业蕴藏的巨大潜力,打造古城休闲游、行走的红色课堂、避暑康养特色游、非遗沉浸体验游等文旅板块,通过“文旅+”“+文旅”方式,持续推进文旅供给品质化、文旅治理规范化、文旅效益最优化,逐步形成绿色、红色、古色、特色相映成趣的文旅发展大格局。发展速度稳健提升。2019年以来,每年全区投入近千万元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稳步推进文物保护修缮、文化街区改造等重大工程。加大文旅企业扶持,不断完善优化产业发展政策,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在疫情期间,全区文旅企业仍呈增长趋势,预计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企业营收总额达到393.8亿元,同比增速20.7%。
3、打造文旅消费产品宣传体系。积极联络省市媒体、抖音、网络大V,结合“黄河大集”品牌推广活动,对历下文创产品、旅游商品进行宣传推介,宣传播放达50万余人次。撰写软文100余篇,在学习强国、小红书、B站等平台宣传历下文旅产品,扩大历下文旅消费产品知名度。
4、加快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产城融合发展,突出项目带动,全力打造“济南都市文旅核心区”。加快精致民宿建设,实现民宿产业规模化、差异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发展,全区泉水人家、隐泉别院、梯云雅舍等多家民宿获得济南市星级民宿。加快柒坊巷街区项目招商,新签约AKOMA酒吧、格乐利雅等一线品牌,举办或承办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历下区首届啤酒文化节、创意市集等创意促销活动。打造明湖100城市文化艺术交流基地艺术教育综合体,山东首座以全球TOP10级美院为依托,集国际艺术教育、艺术展览、阅读空间、文创孵化、文化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山东文化会客厅”。
5、加快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加快文创IP产品打造,以“雪糕”作为引,引导济南文旅集团开展文创雪糕研发,打造了趵突泉雪糕、大明湖雪糕等文旅产品。其中大明湖雪糕以著名的“明湖八景之一”—“丹坊耀日”为设计元素,结合明湖荷莲的形象,延续当下流行的国潮风,整体设计上突出明湖特色。截止到目前,两款雪糕最高销量,单日卖出5000多支,日常的平均销量也达到了每天2000支左右,总销量30万支。
二、强化宣传、开展活动,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1、积极出台助企优惠政策。印发《历下区应对疫情冲击助企纾困若干政策措施》,对全区文旅企业在房屋租金、生产经营、金融投资、惠民消费等进行全面扶持。开展“赏文博会 文旅助企”活动,组织9家文旅企业、18个非遗老字号参展销售,发放消费券70余万元,直接带动消费200余万元,在所有展区中我区现场销售额首屈一指。
2、发挥A级景区的带头作用,利用门票经济杠杆作用,通过打折、免票等形式进一步刺激文旅市场消费。为推动全区重点A级景区发展,推动旅游业复苏,进一步增强居民旅游消费意愿。2023年1月至3月历下区区域内景区实施门票减免。为推进政策有效落实,积极与上级部门申请补助资金,累计发放补助资金225.5万元。期间,各景区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实行分时预约制度,确保景区最大承载量不超过75%。期间天下第一泉景区共接待游客763.15万人次,同比增长46.18%。
3、积极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依托万象城、恒隆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加快推动“旅游+商贸”发展,在泉城路、CBD两大商圈共引进500余个国际高端品牌、国内大牌、时尚精品和特色餐饮,成为济南都市圈购物消费、休闲娱乐新地标,2021年成功创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稳步发展夜间经济,形成了山东国际时尚创意中心、CC-PARK、山师东路6号创意园等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特色消费聚集区。重点打造宽厚里“中国商旅文产业示范发展街”、百花洲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柒坊巷获评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
4、做好优质文旅消费供给。开展特色文旅节庆活动,紧抓天下第一泉、千佛山等景区免费对外,引导千佛山景区开展“新春大拜年”暨正月十五文化游园活动,策划推出“敲福鼓”“送福字”“猜灯谜”等6项文化游园活动以及“登山探宝”“欢乐大转盘”等,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精彩的节日文化大餐。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围绕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特色元素,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包括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多类品,进行集中展销,满足市民游客“食购娱游”需求。
5、全面推动中小学生的研学旅游活动。引导全区重点旅行社都相继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山东国信旅行社开展的修齐治平研学五日游、朝儒家圣地问道等研学活动,1至3月共接待4000多名学生,比去年同期增长的200%。历下区将继续促进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旅游开发整合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中小学习提供专门的旅游研学服务,引导学生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规范文旅市场监管助力“保市场主体”。积极转变对旅行社等市场主体的监管方式,采用包容审慎监管,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等方式,鼓励旅行社导游变“导购”,准确、客观的宣传推介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商品和服务,依法依规进行旅游商品的线上销售、网络直播带货等,减轻企业因疫情而带来的负担。
7、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文旅+街区”融合,做好文旅资源、消费场景的动线设计,有机串联明府城景点和商圈资源,积极稳妥实施明府城保护提升,形成了非遗游、古城游、文化游、研学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文旅+智慧”融合,加大重点文旅企业支持力度,推动文旅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智慧化、融合化转型。支持山东文旅集团开发“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项目,入选山东省“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重大基础性工程。“文旅+教育”融合,充分挖掘济南古城革命旧址资源,启动“行走中的党课”红色研学活动,打造“开放式”研学在行走中追寻“红色记忆”等红色旅游路线6条。
8、打造济南自贸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基地大力推动文化主导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依托片区龙头企业构建从文化产业标准化到知识产权挖掘、衍生品孵化、供应链支撑、海外双向交流驿站为一体的文化出海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引领黄河流域的中小文化企业出海航母和出海通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9、创新打响历下文旅品牌。积极引导省文旅集团、济南电视台灯文旅企业,创作《这就是济南》《山东味道》等影视作品,山东文旅传媒新闻奖。举办以“百年红色齐鲁·竞放复兴未来”为主题的“泉”民电竞嘉年华活动,组织报名团队270余个,开展比赛60余场,组织线下网红打卡点、非遗表演等互动节目,参与户外打卡人数超30万,线上平台直播累计观看量突破200万,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3200万,向外界展示了历下的全新形象,成为历下区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引爆点”。